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菇价大跌菇农愁
记者 马泽平
文章字数:1761
  在我市不少乡镇,种植香菇已成为菇农们脱贫致富的一大产业,每到这个季节,正是香菇下市,菇农数着大把的钞票,眉笑颜开的时候。但是,记者最近在多地采访却发现,菇价大跌,菇农们愁眉不展,望菇叹息。
  新菇农刚上手就赔本
  丹凤县花瓶子镇立地条件差,土地稀薄,山林植被茂密。随着多年来的退耕更还林政策,林木已成为当地最丰富的资源。俗话说,靠山吃山,在保护好森林资源植被的同时,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利用林间科管的杂木枝条发展袋料香菇已成为当地留守群体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花瓶子镇也成了丹凤最大的香菇生产专业村。以往,这里家家户户点种四五千袋香菇,挣个三万多元是很平常的事。
  眼看着种菇产业的兴起,花瓶子镇过凤楼村的老陈两口今年也加入了种菇的行列,没想到赶上了菇价大跌。
  11月10日,清晨的花瓶子镇在冷雨中显得异常安静,一河两岸的菇棚在雨中静穆,很少有人去打理。过风楼村江河组的老陈夫妻俩却早早地披上雨披,到菇棚里给采摘完的香菇袋注水。“看着别人种菇挣钱,我也试着种了8000袋,今年肯定赔本了。”老陈说完用湿润的手擦了擦额头的雨珠,看着眼前的菇棚,他耷拉下来的脸,就像当天的天气。老陈介绍,孩子们都在外闯荡,他和媳妇一年除了在家种点庄稼之外,就利用空闲给周围的菇农们打零工挣点小钱。
  “我们给周围的邻居打工种香菇都三四年了,看着人家一年随便就能挣个三四万的,我们学到经验后,今年也种了几棚香菇,现在这价格不算功夫也要赔上好几千。”老陈媳妇叹息说,由于第一年种香菇出菇率不是很好,再赶上花瓶子交通不便,本来价格要比外面的便宜一两块钱,今年上门收购的价格一下子从32块钱左右跌到了22块,他们担心价格还得再跌,就赶快卖出去了。
  老菇农压着货忙探价
  11月10日,来到花瓶子镇花中村蒿沟组,40多岁的老菇农李书犬听说记者上门,就急忙问:“你们消息灵通,外面的香菇价格是多少,最近涨价没?”听到有记者采访,周围的菇农也纷纷前来探听香菇消息,诉说各自的心事。“为啥东西到了咱老百姓手中就不值钱了。”“香菇这东西真让人又爱又恨,以往一年忙到头还能挣点钱,今年靠它指望盖房子又黄了。”
  菇农李书犬领记者走进他家,一袋袋干香菇挤满了房子的各个拐角。“利用亲戚的采伐证,以往我一家每年不出门就点种上万袋香菇,挣上7万块钱左右,今年精打细算,减少开支,目前这价也只能挣上4万块钱。”李书犬苦笑道,一家老小忙活一年,现在除了上年春菇卖出去了,秋菇就一直压着,等价钱稍好一点再出手。
  在丹凤县竹林关镇中厂村老菇农陈义江看来,信息不通,菇价偏低压货探价无疑是在赌博。但这样的赌博老陈也得去搏一搏。
  11月12日早上,一辆收购车停在了陈义江的菇棚旁,一番讨价还价,最后以24元一斤的价格卖了几袋干香菇后,老陈怎么也不想再卖了。拿着一沓百元钞票,老陈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把货压着等等吧,看过段时间价钱是不是会好些。”他皱着眉头说:“遭受‘7·23’洪灾后,家人又连续生病,让他一直在贫困线上挣扎,本指望今年能靠香菇摆脱贫困,看样子只能指望来年了。”
  稳菇价还得各方努力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毗邻商南县的西峡县双龙香菇市场,是中国最大的香菇专业交易市场,掌握着每年全国香菇交易价格走向。其中交易的香菇中,每年有20%至30%的香菇来自商洛,而商洛的香菇每年80%以上流向西峡。在长期关注农村脱贫工作的我市副县级调研员任杰看来,在商洛如果能建一个大型的香菇集散地,摆脱香菇的中间商贩压价现象,可以更大限度地保护菇农利益。“香菇加工企业太少,商洛只是成为香菇的原产地,发展不了自己的香菇品牌,菇农的抵抗市场风险能力肯定低。”任杰说。
  采访中,记者发现,虽然不少镇村也组建了香菇生产合作社,但是其组织形式还比较松散,菇农的香菇生产各自为阵,也没有受法律保护的订单式收购协议;再加上一些包扶部门听说香菇项目致富快,就盲目鼓励贫困户大力发展香菇生产,导致菇农们盲目扩大生产规模,生产技术参差不齐,这都给香菇价格不稳定带来了不可预知的风险。
  不过,让人欣喜的是,丹凤县竹林关镇正在移民新村筹建一个大型的农产品交易集散地。在相关部门的引导下,我市电商的蓬勃发展,有望与菇农合作,为菇农提供准确的信息资源,开辟一条新的销售渠道,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网上营销之路。希望各方的务实努力,解决菇农的后顾之忧,实现成功突围,让即将步入寒冬的菇农们早日看到春天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