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班级授课制的果敢革新
——柞水县高效课堂教学改革侧记
文章字数:2757
  高效课堂一角
  化学兴趣小组在做实验
  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

  初冬时分,记者走进柞水县乾佑镇中学,教室气氛活跃,其乐融融。在初二(五)班的教室里,学生们八个一组围桌而坐,争相讨论着问题,老师游走在各个小组间,时不时对学生们的发言进行引导。初看,还以为是一节活动课或手工课,然而这却是该县中小学各科课堂中的一个常态画面。
  知之不如好知,好之不如乐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把钥匙。但是怎样找到这把钥匙?如何用好这把钥匙?柞水县的教育工作者用自己的课堂实践正在寻找着答案。
  顶层设计剑指教育内涵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不重视教育的地区是没有希望的地区!”这是柞水县委书记陈璇在安排部署教育工作中的掷地有声的话,也成为该县上下的共识。
  近年来,柞水县委、县政府领导将教育工作作为头号民生工程来抓,坚持教育经费优先保障、教育用人优先安排、教育用地优先协调、教育困难优先解决的“四个优先”。2012年,县委、县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健全教育管理机制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柞水县也连续实施了“双高双普”“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强县”等创建工作,全县办学条件得到改善,资源配置趋向优化。
  课堂教学必须进行改革,然而改什么?怎样改?向哪个方面改?靠什么改?大道至简。在彻底摒弃教育功利化的思想下,柞水县以人的发展为教育目标,决定从教学改革做起,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多方调研、观摩、讨论后,柞水县于2013年在乾佑中学的两个班进行试点,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探索,县教研室探索出了“524课堂教学模式”。之后,将乾佑中学、下梁中学、凤镇中学、凤镇中心校、营盘九年制等学校确定为教改实验校,进行自主探索、自主研究,力求创造出立足当地、引领未来的教研教改模式,并于2014年11月在全县各中小学全面推开实施高效课堂。
  制度创新驱动课改机制
  有改革就有质疑,有创新就有争议。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基于认识偏差和个人利益的担忧,柞水县课堂教学改革如同历史的任何一次改革一样,在社会和家长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课堂太乱了,学生太随意了,老师也不讲了,学生如何能学到真东西?”面对课改,有这样疑问的家长不在少数。
  面对重重误解、压力,县教育局一班人没有气馁,他们清醒地意识到,要想使教改项目真正取得实效,教育行政的强力干预和支持是必不可少的。为此,柞水县建立了六项机制助推课堂教学改革:一是建立一把手工程机制。各学校一把手亲自抓课堂教学改革,并把高效课堂建设作为校长任期目标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二是落实分层包抓机制。逐级逐人夯实课改包抓、指导、推进责任,做到“每周汇报每月指导每季诊测半年总结年度奖惩”,确保课改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的“五同步”。三是建立教研指导协作机制。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县教育局出台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考核评价办法》,激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激发推进教学改革的热情。五是建立巡查通报机制。建立从县政府分管教育副县长到教研员的多级检查督导工作机制,做到一月一检查、一点评、一通报,增强学校改革的内驱力。六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县政府每年预算100万元作为全县实施高效课堂专项经费,县科教局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课改工作实施较好的学校给予课改经费奖补。同时,要求各级各校也要在年度经费预算中拿出10%以上资金专门用于课堂教学改革。
  研训一体助推纵深发展
  说到传统教育,县教研室主任道出了一名教育人的担忧:“从某种程度上说,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了老师的教,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享受不到学习的快乐。不同程度上学生的某些权力被剥夺,老师的教往往被部分优等生所绑架。”
  “524”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推进,对教育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班级授课制管理模式严重滞后于高效课堂模式,制约高效课堂的发展,重新整合管理资源,搭建支撑平台,成为柞水县教育管理的新课题。为此,县教育局提出了“以课改为核心,以教研为先导,以解决课改生成问题为课题,以研促训、研训一体”的教研工作策略,并依托联片教研和大学区全面开展常态化教研活动,推动课改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
  柞水教育局按照学区辐射范围,建立了9个教研片区和4个教研大学区,形成纵横交错的教科研格局。与此同时,柞水各中小学按照学校实际和教师教学需求,逐人制订了教师“一人一策”培训方案,做到学校哪个学科薄弱,县教育局就加强哪个学科的培训;教师教学哪方面有需求,教育局就在哪方面进行培训,针对教学薄弱环节开展研修,做到研训一体化。
  县财政每年预算教师培训专项资金50万元,作为教师培训专项经费。2015年,县教育局对全县中小学8个学科836名教师进行了教材培训和专业技能测试。县教研室建立了16个QQ学科群,分别由学科教研员担任群负责人,及时解答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疑难问题。
  搭建平台拓宽发展之路
  “524”教学模式的精髓,在于让学生学进去、讲出来,把话语权交给了学生。
  实施高效课堂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和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可以说“高效课堂核心在课堂,成效在课外,课本是载体,活动是平台”,只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自发性,才能使教育回归本能,使教育内涵得到拓宽和发展。
  实施课改3年来,县教育局按照“人人参与、校校评优、片区展演、全县赛评”的总体原则,每月开展一次素质教育活动;坚持每年春、秋季分别举办一次学生田经运动会、一次球类运动会;坚持每年举办中小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竞赛、“中国梦、爱国情、成才志”中小学生规范汉字大赛、中小学艺术节、“柞水渔鼓”学习传唱、中小学生绘画大赛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走近柞水中小学校园,一股浓郁的书香气息迎面扑来。各中小学开展以“诵读经典、书润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成为常态。学生们对《三字经》《增广贤文》《弟子规》《论语》《道德经》等传统国学经典朗朗上口。各级各类学校按照“一校一品、一校一特色,人文性与教育性相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结合”的原则,打造学校文化。目前,全县每一所学校都根据学校所在地的传统文化遗产、优秀文化遗存,结合学校的办学历史,凝炼出了自己的文化主题。如今,走进每一所校园,大到环境布置、文化景观,小到校园标识、标语的设置,一股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
  让教育回归本真的高效课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撑起一片蓝天。2015年,柞水中学学生王颖获全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实现了柞水县高考清华大学零的突破;中考荣获全市综合评比第一名,教育工作获“商洛市优先发展教育先进县”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先进县”称号,高效课堂改革获《中国教师报》第二届全国十大区域课改样本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