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11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秦岭小江南 水韵竹林关
文/图 记者 赵有良 唐淑君 李亮 左京
文章字数:4279

  移民新村与丹江相映成辉
  碧水、青竹、黄叶、观景道,美丽乡村竹林关的乡间小道。
  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李栋梁的家电生意好了很多。采访当天,他就卖出去十几件货。
  竹林关水街
  高校青睐的实习基地
  用竹灯、竹子、竹栏、花卉等装点的丹江景观桥,也是竹林关的迎宾通道。
  竹林人家
  打柴廊道原是竹林关人上山打柴的主要通道,如今已是游人休闲的重要场所。

  一个能体会到水的神韵的地方,一个能触摸到山的灵气的地方,一个能感受到村的古朴的地方,这个地方有一个动人的名字——竹林关。丹江长龙蜿蜒而行,千亩桃林辉洒两岸,油菜花开金带缠身,万亩竹林绿波荡漾。历代途经此地的文人墨客,都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感染,写下了许多美丽的诗篇,其中一首赞竹林八景的诗流传至今:“寺台朝日映曈昽,北岸青烟一望通;红岩落日舟三五,周公桃花古寨红;龙嘴分江清到海,狮子攫月怒生风;天姑雨浴巉岩秀,高歌东岗夜雪中。”如今,竹林关恰似一位极富魅力的绝代佳人,一经问世便给人以神奇梦幻之感。在大秦岭的旅游版图中,被众多四方来客誉为“秦岭山中小江南”。曾经遭受特大洪水泥石流洗劫的她,正在发生着脱胎换骨式的变化,她要借着打造美丽乡村之机,演绎出一场多声道的“秦岭山中小江南”交响曲。
  美丽蓝图初步绘制
  2010年7月23日,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泥石流,给丹凤县竹林关镇竹林关村带来了灭顶之灾。洪水、泥石流瞬间淹没了村庄,道路中断,房屋被夷为平地……灾后修建的竹林关村,经过几年的打造,已经向世人展示了“小江南”的风采。然而,当机会来临时,她又悄然发生了一次美的蜕变。
  今年,丹凤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市上美丽乡村建设部署,制定下发了《丹凤县创建美丽乡村实施方案》和《丹凤县关于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了“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抓产业转型提升和富民增收为核心,让更多的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把全县155个村分为4个精品村、20个特色村和131个宜居村三种类型,实施串珠式布局、组团式发展。地处丹凤、商南、山阳三县毗邻地带的竹林关镇,素有秦岭山中“小江南”之美誉,也是生态、城建、旅游、商贸等综合效应的集中体验地,县委、县政府决定今年重点打造竹林关美丽乡村样板点。年初,丹凤县委书记郑晓燕在会上强调:“要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改善民居环境,更要发展主导产业,开发旅游产品,彰显特色文化,不断提升美丽乡村的内涵和品位。”为该县打造美丽乡村提供了一个总思路。
  该县通过点上打造带动全域旅游转型升级、推动传统农贸集镇向特色旅游乡村集群发展,按照遵循乡土特点、节约建设成本、保留乡村趣味要求,坚持与新型城镇、移民新区、旅游景区等融合共建,突出基础设施、民居环境、业态发展、社会管理四大重点,科学规划抓引领,挖掘文化聚灵魂,优化生态凸特色,健全机制促落实,扎实推进竹林关村美丽乡村精品村建设,着力打造“商贸古镇、修竹碧水、万亩花海、靓丽家园”特征鲜明的“北国江南”景象,辐射带动周边村庄发展和乡村休闲旅游提档晋位。县上聘请了浙江远见旅游集团设计团队常驻竹林关村现场搞规划设计,并打破了规划设计与施工的界限,设计公司既出规划图纸又当技术总监,全程参与施工,将设计公司、施工单位、包扶部门实行捆绑式共同担责,确保建设质量和进度,避免了过去设计与施工两张皮的现象。
  一幅饱蘸时代气息的美丽画卷又一次在这里徐徐展开。
  齐心协力打造特色
  “竹林关”,当你听到这个名字,可能就会联想到大片的竹子。是的,车一驶出高速,就可看到公路两边大片的竹林,令人心旷神怡。来到竹林关门户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竹林关关门,由竹林加徽派建筑构成,门不封顶,取开门迎客之意,也是体现竹林关厚重底蕴的标志性建筑。当然,除过竹林之外,眼前还有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丹江景观桥,也是竹林关的迎宾通道,采用竹灯、竹子、竹栏、花卉等对横跨丹江的两座大桥连接装饰,与整个竹林关区域建设风格浑然一体。脚步只踏入到这里,你就会被竹林关深深吸引,更不用说后面的景致了。美丽的桃花仙子雕塑,宽阔的美丽乡村主干道,自行车零件组成的雕塑群,记载竹林关历史的文化墙,设有景观的打柴廊道,明清建筑风格的特色民居……看不完的景,恋恋不舍的脚步,定会将你长久地留在这里。
  当然,竹子是竹林关的一大特色,除此之外,到了竹林关还能感受的是这里的“水韵”。一排排具有明清建筑风格的特色民居中央,是一条缓缓流淌的小溪,溪水清澈,鱼儿畅游,还有风车、小桥、茅草房等景观陪衬,如今这里被称为“水街”,可供游人观赏,品味。若是你想要去水中游玩,那么丹江景观桥横跨的那条河便是最好的去处。丹江景观桥南头连接的是新建的3500米生态河堤、游船码头和亲水平台,供你好好地感受水的美妙。后期这里还将建设五级橡皮坝,形成55万平方米的开阔水域,配套建设水上景点,开发水域旅游,着力打造百艇连樯的壮丽景象。
  未来,为了配合竹林关美丽乡村建设,竹林关镇还将在竹林关村南部的洞底、洲河北、张塬、王塬、雷家洞等村大规模栽植油菜,倾力打造万亩花海;在桃花谷栽植桃树、樱桃、葡萄133公顷,以侧柏、龙柏、竹子、女贞、红叶石楠、紫穗槐、红叶李、樱花和紫薇为主的生态林360公顷,绿树成荫,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为了建设别具特色的“竹林关”,市县相关部门和领导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据竹林关镇党委书记张利华介绍,副市长王勇包抓竹林关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多次来竹林关考察,并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县委书记郑晓燕亲自挂帅,从外出参观学习到督查工程建设,她从每一个细节上参与指导着竹林关的建设。除此之外,为了加快项目进度,县上对竹林关美丽乡村建设任务进行了分解,给相关部门划分了“责任田”,逐项列出进度表、画出路线图。要求各单位派驻工作队蹲点包抓,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每星期深入督查3次,书记县长随时抽查,全力保障项目落地。县上把美丽乡村建设列入相关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每周书面汇报一次进度,对建设任务进展缓慢的点名通报批评,对未按时完成建设任务的实施问责。目前,各类项目建设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初显成效。
  “文化铸魂”增添魅力
  竹林关,相传因元朝时竹林茂盛而得名,也曾是北通秦晋的重要水旱码头。这里曾设“丹水邑”“丹水县”“巡检司”,是一个具有厚重历史的地方。这里也曾是红色文化胜地,徐向前、贺龙领导的红军,李先念领导的中原突围解放军及上关独立团多次转战此地。因此,这里的美不仅体现在她的外在,还体现在她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上。
  今年,自美丽乡村建设以来,县镇特别注重延续村庄原有的文化底蕴。该村正在实施对杨泗庙、城隍庙、花鼓剧院等历史保护性遗址的修复和重建,加大了对竹林关村历史传统、红色旅游文化的挖掘整理,建设竹林关村特色文化展示馆,着力提升美丽乡村品位。县上依托竹林关桃花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古镇、桃花公主庙、红三军军部遗址等人文景观,突出“生态、宜居、秀美”主题,拟推介一批具有陕南民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目前已建成了集文化展示、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综合广场和游客接待中心,印制旅游文化折页,编撰出版了《商於古道之竹林关》《竹林关风情》等系列地方丛书,推出旅游歌曲《我的家乡竹林关》获得“全国最佳形象歌曲”奖。
  为了丰富乡村群众的文化生活,县镇村积极组织实施农村综合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组建了60余人的乡贤文化队伍,经常开展花鼓、社火等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寓教于乐,深受群众欢迎。除此之外,县上还注重文化育人,以文化人。围绕培育“诚信、睿智、包容、创新”的丹凤人主流价值观,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及道德讲堂、“社区大讲堂”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行善行义举“四德榜”制度,精心设置公益广告和文化墙,建成乡村文明一条街,大力弘扬文明新风。全村评选出道德模范12人、“五好文明家庭”30户。结合实际认真制定《乡规民约》,加强村民自治,安装视频监控,构建治安防控体系,全村和谐稳定,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该村先后获得我市首批“秦岭美丽乡村”“休闲农业示范村”及“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等称号。
  “生活一天丰富多彩的,比城里人还舒服。呼吸着新鲜空气,闲了在河堤上转悠,或者在广场上和一群老太太聊天,欣赏着自家门前的美景,幸福得很呢。”75岁的老人白双梅笑着说道。
  产业富民实现“华丽转身”
  31岁的邢波是土生土长的竹林关村人,前些年一直在外地打工,自从今年村里建设美丽乡村起,他就有了开农家乐的想法。“桃花谷景区今年已经名气在外,吸引了很多游客,更何况竹林关村现在这么美,肯定有更多的人过来游玩。”邢波说。做足了准备,今年农历六月初八,邢波的农家乐正式营业。聪明能干的年轻人将农家乐的地点选在了桃花谷景区入口处,地理位置方便,客源也不愁。如今,已到了寒冬,但邢波的生意依然很好。“往年这个时候农家乐基本上都是关门大吉,今年因为建设了美丽乡村,到这个时候游客仍然来的很多,所以生意一直不错。”邢波说。目前,在竹林关村已经形成了农家乐集群,日接待能力可达3000余人。由于水旱码头的兴盛和商贸的繁荣,南北饮食文化在这里交融,朴实好客的竹林人把“八大碗”“十三花”等传统菜肴演绎得淋漓尽致,特别石槽沟烧酒、丹江小鱼、竹林三丝、红薯凉粉、粉饼炒腊肉、红薯丸子等农家美食,可以让都市人真切地感受到乡里的美。“赏桃花美景,品乡村美味,住农家山庄,听竹林涛声”,无疑是忙碌之余的一种惬意。
  丹凤县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十分重视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这个关键,除过鼓励发展农家乐外,还积极引导群众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等产业,让更多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创业就业。目前,竹林关村已发展商铺341户,农家乐及餐饮酒店39家,新增宾馆10个,对外接待水平不断提升。正在建设10户民俗手工特色农家大院、30户以上特色小吃一条街商铺,并通过发展电商经营点带动特色产业发展营销,努力形成环境美化与经济发展互促的良好局面。
  “以前,这里只有逢集时人多,现在环境变美了,村子漂亮了,街道上天天人多。附近村镇的人都会赶来逛,一到我这店里来的,没有不买东西的。”经营家电的李栋梁说。他做家电生意已经20多年了,今年是一个大跨越,原来只是80多平方米的小店面,如今已是500多平方米的三层店面。“刚刚才走了一波人,卖出去十几件电器,忙得连一口水都顾不上喝,一会儿还要去给人家送货。”李栋梁高兴地对记者说。
  随着美丽乡村的建设,越来越多的竹林关人找到了致富的路子,他们的生活也跟着整个家乡的变化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里,春赏花、夏观竹、秋看山、冬望雪,诗意的栖居已成为现实,勤劳勇敢的竹林关人正迈步走在幸福的康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