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枝新荷出水来
——品读商洛籍女作家徐祯霞
文章字数:1841
  两年前的夏天,收到徐祯霞寄自柞水的散文集《烟雨中的美丽》,一股清新的气息瞬时扑面而来,犹如一只新荷浮出水面,荡出一圈一圈的涟漪,久久地散开,绵绵不绝,带给人舒心的清凉和爽快。
  徐祯霞,一位地地道道的柞水业余女作家。两年前,我与她并未见过面,但却时常听商洛文化圈里的人提起她,说她的创作,说她的处境,也说到她的成绩,于是我对她便有了些许印象,并且也有了些好奇,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子,能够以如此坚韧的毅力独自执着而又倔强地行走在文学的这片土地上?
  一般情况下,作者出书,都会亲自送给熟悉的文友与亲朋,一同交流庆祝,但徐祯霞却是寄来的,可见她为人的低调与不事张扬。一个业余作家,在百忙中,能带着真情实感静下心来埋头写作,这实属难能可贵,文学的可贵不在于哗众取宠,而在于用其作品说话,拥有实实在在的读者群,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徐祯霞的散文集《烟雨中的美丽》是2013年1月出版的,以青少年读物的形式面世,入围“青少年课外读物百部文库”,从这个层面上讲,这部书有了一定的社会价值和积极广泛的社会意义,同时也印证了其更深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在《烟雨中的美丽》扉页上,我见到了这样一段话“本书作者以她敏锐的触角,捕捉记录生活中闪光的东西。这些作品,蕴蓄着足够的温度和重量,似润雨如惠风,我相信,一定能给人们,特别是青少年钙化的心灵以滋养,在不经意间直抵心谷深处最轻弱的地域,唤醒生动。”这段话,无疑是这部书的核心价值与社会意义所在。
  2015年5月,我陪同全国九省市作家来商洛采风,在柞水座谈会上,令我惊讶的是,采风团领导内蒙古阿拉善盟文联主席张继炼竟认识徐祯霞。他们2010年一同在北京获奖、领奖,并对徐祯霞记忆犹新,很是赞赏和推崇,在那次中国散文峰会大奖赛上,徐祯霞获得“中国散文华表奖二等奖”,获奖作品是她2009年10月9日发表在《中国青年报》上的《山城霓虹》。这才让我意识到,徐祯霞不仅走出了商洛,也走出了陕西。在她的作品中,始终洋溢着真情与美好,充斥着对生活的反思和觉醒,文字里传递的满满的都是正能量。
  去年听多名文友说,徐祯霞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学作品了。据我所知,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文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相当的功力与实力是上不去的。于是,我找来了2014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徐祯霞的文章刊登在《人民日报》“大地副刊”版报头的正下方,我认真的读了好几遍,文章标题为《烟柳一座城》。徐祯霞写的那一河烟柳,是写柞水人,也是写她自己。
  据悉,徐祯霞只是高中毕业,她并没有进过大学校门,也没有进行过专业的文学理论培训,只是在开始写作后自修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她的写作,全凭着自己的情感和悟性,就目前来说,她的语言已经成熟,写人的,叙事的,状物的,抒情的,议论的,都很是娴熟和到位,且恰到好处,她不仅写散文,还写诗歌及杂文,经常有小说作品问世。今年夏天,又见她的《孤独的秋天》发表于《百花园》杂志第4期,《百花园》是小说界的名刊,能上此刊也很不容易。五年多的时间,她就发表了九百余篇作品,有人说她高产,有人说她有才,有人说她勤奋。在我看来,这主要缘于徐祯霞对于文学的喜爱,因为喜爱,才会在生活及工作环境十分艰难的情况下依然坚持写作,并且有了我眼前这本耐人寻味的《烟雨中的美丽》这本书的问世。
  纵观徐祯霞的创作,有两个特点:一是善于发现,从平凡的生活中寻找题材,发现美,挖掘美;二是以小见大,善于从生活中细小的事件中挖掘深刻的主题,直击人的内心,叩问人性,叩问人生。读她的文章,似汩汩清泉、滴滴甘露,让人内心清冽、无比舒畅,好像浮躁的生活顿时走远,人心又回归了最初的纯朴和宁静,一切的一切又回归到最本真的地方,这是徐祯霞的文章带给我最深的感受。
  听说徐祯霞的又一本散文集《生命是一朵盛开的莲花》即将问世,此书由陕西省文学基金会支持出版,我终于想为她写点什么了,而且,这个作家也是很值得写一写的。一者,我为她的精神所感动;二者,我被她的成绩所折服。
  最近,又在徐祯霞的博客中看到,她的散文《寻访上里》发表在2015年《中国作家》第9期上,《中国作家》是与《人民文学》比肩的文学刊物,它们都是中国作家协会下辖的两个大刊,这让我又一次意外,意外之余,我又无比欣喜,我国的三大国刊《中国作家》《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徐祯霞就上了两家。这让我们不得不承认,徐祯霞是商洛高产高质的作家,她是商洛文坛的自豪和骄傲。
  文学是一条漫长的路,希望徐祯霞在前进的路上能够不忘初心,永远保持文字的洁净与真挚,永远如一朵出水的莲花,带给世间以清新感动与醉人心脾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