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常常感动(三题)
李清文
文章字数:1120
  鞭扑之恩
  儿时调皮捣蛋,常常挨爹的鞭打。
  爹的理由是:小孩三天不挨打,必定上房揭屋瓦。他打我时喜欢用鞭子,那鞭子是细麻绳缠就,抽在身上极其生痛,往往落下一道道血印子,是他犁地时调教小牛的。在家里只要看到爹拿出鞭子,我就吓得双腿打颤,知道大事不好,赶紧往屋后牛圈里跑,躲到牛背后,爹的鞭子就打在了牛的脊背。
  前几天回乡下老家,跟娘拉家常提起这事。娘说:你爹每回打过你,就偷偷抹眼泪,晚上你睡熟了,他半夜里睡不着,都要下炕看好几次呢。
  其实,已为人父的我,自然明白爹的良苦用心。好比牛不听话走偏犁沟,除了大声吆喝之外,最好的办法还是抽它一鞭子。
  记得看过傅山的《霜红龛杂记》,文中有一段回忆他父亲:“先父背上有结淤数处,每洗面时以手摸着,则泪下如雨。山小时问之,云:此爷爷教我读书鞭扑之恩也。”
  是啊,父母鞭扑亦是恩。仔细想一想,人生之始,初生如牛犊,时有鞭扑警醒,每一步都能走在犁沟里,在正道上前行,该是多么有福!
  指教
  小时真是不懂事,打过睁眼瞎子,骂过聋子哑巴,没少惹爹娘怄气,村人在背后也摇头叹惜,说这娃儿不成器,没出息,要指教哩。
  7岁那年进了村小念书,慢慢识得几个字,晓得瞎子走路看不见泥坑,很可怜,哑巴遇人说不出半句话,受煎熬。放学路上,见了瞎子上前拉一把,送一程;跟哑巴交流时,只拿手比划,直到他点头明白。
  明人王守仁《闲居诗》里有“不敢妄为些子事,只因曾读数行书”两句,说的是读过圣贤书后,会有所禁忌,对有些事不敢再胡乱作为了,于年少的我而言,不妄为,还有一份不忍心在里面。
  世上的事,有可为不可为之分,一个人知道哪些事敢做,哪些事不敢做,便能立足江湖,行走社会,书才算是没念到狗肚子里去呢。
  老象离群
  外公病危,儿孙都围着他,半夜了,他忽然坐起来说:“我的病马上就好了,娃儿都去睡吧!”晚辈刚走出病房,他就走了,像睡着了一样,满脸安详。
  二伯李国富80岁时,得了脑血栓,下肢瘫痪,手脚也不大灵便了,堂哥堂姐出门打工之后,他想喝口水都喝不到嘴。一天下午,二伯拄着拐走到村口,回望一眼住了数十年的老屋,一头栽进自家的地里,再也没起来。
  舅舅魏文有的身板一直硬朗,走上坡路能扛两百斤行李。那年端阳节刚过,他饭后躺在炕上,对舅娘说:“你伺候了我一辈子,我跟你吵了一辈子,今后再也不惹你怄气了。”第二天他在县河干活,被倒下的墙垛砸中太阳穴,没来得及哼一声,就去世了。
  这些长辈,面对人生落幕,总是轻轻地松手,不管生前活得多么恓惶,可都保持着生命最后的尊严。
  昨晚看电视,节目播出的是大象的一生,解说员说道,所有的大象在年迈之际,都会离开象群,孤单地走向丛林深处,找到一处辽阔之地,沧然倒下。
  看到这里,我想起一个个离世的先人,就像一头头离群的大象,生命是那么凄美而又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