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不让贫困代代相传
文/图 谭显根 陈风军 陈梓梁
文章字数:4292
  在扶贫攻坚中,镇安县因地施策,依托木王国家森林公园,建成木王民俗风情园,使群众依托旅游业脱贫致富。
  两年前,李克强总理视察的云盖寺镇花园移民小区,如今已建设成产业配套、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
  为让边远山区群众彻底摆脱贫困,镇安县把县城建设与陕南移民搬迁相结合,规划建设了栗乡苑社区,使搬迁户发展三产服务业实现稳定脱贫。

  2014年1月26日,李克强总理冒着严寒,深入镇安县云盖寺镇云镇村花园社区走访慰问群众,实地调研视察扶贫开发工作,发出了“继续向贫困宣战,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的号召。2014年2月25日,李总理在给镇安县中学生江欣桐回信中,鼓励大家寻找“兼顾发展与环境”这个复杂方程的“最优解”,走绿色发展道路,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两年来,镇安如何落实总理指示?在精准扶贫方面究竟做了哪些工作?绿色发展理念怎样落地生根?近日,迎着冬日的暖阳,我们走进秦岭深处的镇安县,探访这里如何用实际行动回应总理对贫困山区人民的亲切关怀。
  精准扶贫的生动实践
  “一山未了一山迎,百里都无半里平。”这是对镇安县90%以上的贫困户居住在高寒边远山区的真实写照,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是导致当地群众致贫的主要原因。陕南移民搬迁政策的实施,让高山上的贫困群众彻底挖掉穷根成为现实。
  市委常委、县委书记李波介绍,两年来,镇安认真落实总理提出的“向贫困宣战”“走绿色发展”的重要指示要求,在吃透县情、镇情、村情基础上,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精准识别出贫困群众存在的最为突出的五种类型,让每类贫困人群对号入座。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实施“移民搬迁、金融扶贫、旅游扶贫、园区承载、合作社带动”五种扶贫模式,实现扶贫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管”的“问需式”扶贫新模式。
  在高峰镇青山村,看着即将建好的和平佳园搬迁点,村民高荣文站在新装修的房屋阳台上,心中不禁感慨:从建设到竣工,短短两年时间,当年的一片土丘,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美丽的移民新家园,心里乐滋滋的!
  “树挪死,人挪活。政府给补贴,让咱们从高山垴、大山沟搬到幸福里小区,搬迁政策这么好,人变思想家变貌。”回龙镇幸福里搬迁点万寿村搬迁户徐堂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在花园社区采访,我们见到了正在社区工作的县扶贫局局长陈因强,他介绍说,像花园社区、辛福里小区、和平佳园这样的移民搬迁点共有108个,其中千户以上安置点8个,搬迁1.16万户4.17万人。两年来,全县累计有5537户1.97万贫困群众实现搬迁安居,其中847户特困家庭享受搬迁“交钥匙工程”。
  当我们来到青铜关镇丰收村二组徐振康家,他正在自家的超市里上货,2014年以前他还是贫困户,聊到致富经历,他深有感触地说:“一年前我还在为致富资金哪里来、依靠啥门路发愁。去年县上推出了金融扶贫政策,我在农商行贷款5万元,一部分购买了3000余斤魔芋种,一部分帮助老婆陈世芳办起了美云秦绣合作社,剩下的资金在村旅游接待点办起了小超市,去年就收入近5万元。”
  一石激起千层浪,像贫困户徐振康这样依靠金融扶贫贷款走上致富之路的不在少数。在采访中,笔者还了解到米粮镇利用金融扶贫,帮助贫困群众在镇上办起温州服装超市、永友综合超市、魔芋初加工厂、欣源纺织厂等22家企业,扶持开办农家乐和农家客栈88户,个体经营户250多户,饮食服务业160户,开办农产品、面粉加工等家庭作坊50多户,美云秦绣针织600多名。
  金融扶贫政策的实施,增添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据统计,该县财政筹措4000万元作为精准扶贫贷款储备金,由镇安农商行按照不低于1:5的比例投放贷款,全县累计发放储备金贷款2.48亿元,落实致富项目5000多个,扶持带动4500多户贫困户发展产业。
  青铜关镇丰收村是途经4A级景区塔云山的必经之路,县上投资1000多万元加大对道路改造提升、停车场、村活动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村上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依托旅游扶贫,年接待游客1.5万人,人均增加收入2000余元,带动了70余户贫困群众的发展,实现了51户180人贫困人口脱贫。”村支书吴相琴介绍道。
  在云盖寺镇花园社区的中小企业孵化园,镇安润鑫佳达超硬材料有限公司的厂房里,工人朱书珍正在维修机器,见到有人参观,她走过来对我们说道,“我是2014年从云盖寺镇西华村搬迁来到对面的花园社区,现在在厂里一天工作8小时,走路到这里就10分钟,一个月2000元左右的收入能满足一家人的日常开销,还能照顾老人,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像朱书珍这样在搬迁小区生活,在中小企业孵化园里打工的还有好多,该县在永乐、高峰、米粮、回龙、铁厂等地的规模搬迁社区周边建设小微企业园区7个,让搬迁下来的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就业,真正实现搬得下、能致富。
  该县的永乐街道办栗园村以土地流转为纽带,将分散的资源统一规划利用,成立了豆制品加工、畜禽养殖、农家乐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150人。茅坪回族镇茅坪村通过成立合作社,在集中搬迁点建设9000平方米公租大棚和公租圈舍,实行“统一建设、分户饲养”,带动了100户贫困户和搬迁户发展蔬菜和养殖产业。
  据统计,目前全县共发展烤烟、茶叶、魔芋等合作社500多个,社员6000多人,其中贫困户社员3400多人,已建成产业示范村32个、市级家庭农场3个、农业产业园4个、龙头企业15个、产业大户2130户,带动8800多户贫困户就业增收。
  小女孩与总理的“绿色约定”
  镇安地处秦岭腹地,属于典型的土石山区,这里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矿产资源蕴藏丰富。与此同时,镇安属于南水北调水源涵养保护区和国家限制开发区。
  李克强在镇安县云盖寺镇移民安置社区视察时,正上初中一年级的小女孩江欣桐挤到李克强面前说:“李爷爷,我给您写了一封信,还有一枝花。”李克强接过花,拆开信说:“谢谢你,我回去后给你回信。”一个月后,李总理在给镇安县中学生江欣桐的回信中,鼓励大家寻找“兼顾发展与环境”这个复杂方程的“最优解”,走绿色发展道路,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为此,镇安县提出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倡导绿色、生态、循环发展,让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板栗之乡”开花结果。
  “变废为宝”探索循环之路。镇安县铅锌尾矿、金尾矿现贮存量约有500万吨,如何将这么多的矿渣变废为宝,笔者在镇安尧柏秀山水泥公司生产现场找到了答案。一车车满载着的铅锌尾矿正运进厂里,大量混合的尾矿渣被传送带源源不断送进高温炼制炉,经过高温粉磨,产出的是一袋袋的成品水泥。
  同时,该县多家矿产企业还利用黄金、铅锌等尾矿制砖、微晶玻璃、生态墙体砖,通过一大批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逐步实现了“吃干榨净零排放零污染”的循环发展目标,镇安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作为全省典型进行推广。镇安人真正从生态工业中尝到了循环发展的甜头。据了解,全县共完成减排项目14个,累计COD和二氧化硫排放分别较在2010年基础上削减1044吨和96吨。
  镇安境内水力资源蕴藏量为32.6万千瓦。笔者从县发改局了解到,该县依托水能、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着力打造镇安抽水蓄能电站、云镇水库、旬河梯级开发、北阳山风能发电等百亿清洁能源基地,促进循环经济爆炸式增长。
  “化害为利”打造绿色产业。“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环境脏乱差”,这是不少人对过去农村面貌的深刻印象。让农村面貌变美,不仅是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决策,更是当地群众的深切期盼。
  在镇杨路风凸岭隧道出口处,笔者看到家家户户都盖起了新楼房,用上了干净卫生的沼气,沿路的桂花树依然翠绿,成片的绿地衬托着住家户的干净整洁。“这种牲畜粪便发酵成沼气,可用来照明做饭,沼渣还可用作种菜种庄稼的肥料,进行清洁生产,绿色发展已进入农家生产和生活。”云盖寺镇党委书记蒋维杰如是说。
  笔者在米粮镇丰河村看到,去年6月修起的人工湿地花园式污水处理厂里,种植着美人蕉等亲水植物,吸收污水中的富氧成分,整个工程既生态又环保,且美丽如画,空气中也闻不到一丝畜禽粪臭味。村支书王邦玺告诉笔者,这个污水处理厂日可处理废水30立方米,建成后的人工湿地,将农户的污水收集到管网池,进入小区化粪池里,再通过检查井到调节池后,通过厌氧生物滤池到酶促生态人工湿地后,最后经过清水池过滤,生活污水由此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经过处理后的生活污水既可养鱼,又可灌溉浇地,实现了水资源循环再利用。
  通过政府引导,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重点建设与农村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处理、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以及区域环境质量改善密切相关的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程,不断加快县镇主干道、公园、公厕等公共服务配套和污水处理、垃圾收集处理等环保设施的建设。
  “以前我们这儿就是个穷地方,生活方式比较粗放,也没有多少人愿意到我们这里来,政府实施了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工程,村上面貌变了,环境好了,来我们这里旅游的人也越来越多了。”木王镇桂林村支书孟贤余深有感触地说道。
  据了解,截至2015年11月,该县建成垃圾填埋场7处、垃圾压缩站1个、垃圾收集屋5个,生活污水处理设施8个、沼气池1座,农村水源地封闭保护设施49处,受益人口达8.21万人。
  “点绿成金”发展生态经济。镇安依据天然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扎实推进唐遗址公园、云盖寺古镇、塔云山、木王山、黑龙观等景区建设,截至今年10月底,全县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3.8亿元,“绿色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如今,生态旅游已经成为镇安群众致富新亮点。在青铜关镇磨石沟,笔者看到路沿上栽爬山虎,道路两旁栽绿竹,滑坡体栽刺槐,河阴坡地栽油桃、阳坡地栽樱桃,套种油牡丹、魔芋,河道栽柳,庭院沿砍边栽月季、迎春花。在磨石沟至塔云山景区全长14.5公里,方圆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初步建成了塔云竹海长廊,栽植樱桃园、桃李采摘园、牡丹观赏园。每到假期,到丰收村休闲度假的人络绎不绝。
  据县旅游局工作人员说,今年镇安县被确定为省级旅游扶贫试点县,全县积极发展乡村旅游,扎实推进青铜关镇丰收村、云盖寺镇云镇村、木王镇桂林村等10个秦岭美丽乡村创建,建设农家乐集群5处500户、客栈15个、乡村旅馆30户。
  镇安山地多,温差大,板栗、核桃、魔芋、茶叶、蚕桑、中药材、油药牡丹、蔬菜、蜂蜜、畜禽“十大山地农产”品质优良,产量高,市场潜力大。该县为让这些“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绿色特产搭上现代营销快车,积极借助阿里巴巴“农村淘宝”项目等电商平台,大力发展“互联网+绿色农产品”,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据了解,全县已建成盛华茶叶、创盛肉食品、山地农产等网店18家。该县还提出三年建成省级电子商务示范镇6个、示范村30个、村电子商务便民点154个,实现村级服务站的全覆盖,让山地特产由“土疙瘩”变成“金疙瘩”。目前,全县已有119名“第一书记”、145支扶贫工作队常驻贫困村,8138名干部分别包扶1.1万户贫困户,实现每个贫困村都有一支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帮扶责任人,结对帮扶,一帮到底,不脱贫不撤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