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深山中树起精准扶贫新样板
——商洛市人大“双包双促”工作纪实
文章字数:2767
  初冬的乡村,皑皑寒霜铺满了山川。在层层的梯田里,处处是农民忙碌的身影。一棵棵新栽的核桃苗,整齐地矗立在沟坎田间。这是太白庙村千亩优质核桃建园的现场,也是市人大“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的一个缩影。
  明思路,重树致富信心
  月河镇太白庙村是镇安县西北部最偏远的一个贫困山村。2014年3月,市人大办响应市委的号召,与太白庙村结成了帮扶脱贫对子,从此结下了不解之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何铁虎、秘书长冯少贞和各工委主任先后多次带领驻村工作队,深入村组,摸村情,找穷根,与县镇村干部一道,研究制定脱贫致富的思路。针对该村地理条件差、产业不明晰、基础设施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群众收入偏低等实际,确立了“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主导产业、提升群众素质、倡导文明之风”的“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工作思路,确定了以道路建设、安全饮水、移民搬迁、产业培育、技术扶持、环境治理为重点的“十大”包扶项目,列出了年度目标任务,落实了包抓责任,稳步推进项目实施。按照精准脱贫、分户施策的要求,落实了机关38名党员与98户贫困户的“一对一”包扶责任,逐户签订《三年脱贫双向承诺》。包扶两年来,协助村上修通了7.5km通村路、完成了32户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房屋主体工程、建成了千亩核桃建园、升级改造了2.5km人畜饮水工程、配备了垃圾设施、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事关全村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村上的整体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145户困难群众已有近百户接近脱贫。市人大办党员干部的热心帮扶和积极行动,增强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
  兴产业,拓宽致富新路
  太白庙村产业发展的优势比较明显,但多年来没有进行有效整合。市人大办驻村工作队在逐户征求意见、多方了解群众发展产业意愿的基础上,为村上明晰了“项目带动、多措并举”的兴产富民路子,以发展千亩优质核桃建园为龙头,扩大烤烟种植规模,壮大油用牡丹、猪苓、白芨、魔芋等林下经济,形成“山上有毛栗、平川有核桃、林下有‘宝贝’、庭院有畜产”的产业发展格局。积极协调市、县林业部门,为村上规划了千亩核桃建园项目,及时调拨了2.2万株优质核桃苗,安排10余名科技人员现场指导,于11月底完成了苗木栽植任务。期间,村组干部主动行动,在核桃园套种了200亩的油用牡丹育苗,为规模化发展林下经济奠定了基础。市人大办为村上购买石灰5吨,协助村上组建了经济林科管服务队,对已成林的板栗、核桃实施了刷白、防虫、修枝、扩盘、施肥,确保经济林提质增产。通过宣传引导和多方扶持,帮助群众种植烤烟600亩、天麻2000窝、猪苓3000窝、白芨200亩、魔芋200亩,扶持养殖大户6户,带动群众新增养猪200头、养羊100只、养鸡5000只。群众发展产业的积极性明显提高,脱贫致富的路子越走越宽,全村呈现出了家家有项目、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的可喜局面。
  强基础,打破发展瓶颈
  “路难行、水难喝,出山迫切,回乡不易”,这话在太白庙村流行多年。这里山大沟深,灾害频发,群众分散居住在半山腰,生产生活条件非常落后,发展产业困难重重。市人大办从解决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入手,竭尽全力帮助村上尽快完善水、电、路、视等基础设施,打破群众脱贫致富的制约瓶颈。多方争取项目资金60余万元,修通太白庙村至云盖寺镇西洞村的7.5km沙石路,打通了群众去往县城的便捷之路,筑起了烟叶、核桃、板栗的产业路。近期,正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对道路实施取直加宽改造加固工程。筹资22.5万元,对一、二组自来水改造升级,加固蓄水池,更换管道,解决50户人畜饮水困难。筹资10万元,配备垃圾回收转运设施。先后3次召集市、县部门协调会,谋划了32户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10km黄太路拓宽改造、西太路硬化立项、老年照料中心、农村超市、全村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并以县政府办公会议纪要的形式落实了部门牵头责任。目前,32户移民安置点房屋已接近封顶,黄太路改造项目已进入招标程序,其他项目正在规划或立项审批之中。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让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一年一个样,三年变大样”,为村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机制,激活致富动力
  农户松散,组织性不强,抗风险能力差,是农村发展迟缓的重要原因之一。市人大办在包扶过程中,与干部群众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针对产业发展情况,协助村上成立了绿苑种植合作社、云端养殖合作社、嘉兴中药材合作社等3个农业合作社,核桃合作社正在筹建中。由产业大户牵头,提供资金、技术、信息服务,带动农户发展板栗、核桃、药材、养殖等产业。引进陕西镇安华美农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组织群众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注重加强村级班子建设,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投资15万元,为村上配备了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对村活动室院落进行了硬化,改善村级办公条件。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村上担任“第一书记”,提高党务政务工作规范化水平。注重从党性观念、谋事创业、争取项目、务实肯干、敢于担当等方面,强化对村组干部的教育,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抓培训,培育致富能手
  为配合产业发展,市人大办先后聘请市、县涉农部门20余名技术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经济林科管、苗木培育栽培、畜牧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两年来,共组织集中培训5期,累计培训群众1000人次。通过技能培训,力争使70%以上的农民都能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变“资金扶贫”为“智力扶贫”。改善村容村貌,关键要从改变群众的卫生习惯做起。市人大办围绕新农村建设,组织群众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协调环保部门投资10万元,为村集中安置点配备了垃圾收集台,为每户群众发放了垃圾箱,引导群众养成卫生习惯。在村组干部的教育和示范带头下,基本形成了农村生活垃圾“户清扫、组收集、村转运、镇处理”的良好态势,农村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村上还注重发挥老年协会的作用,群众自导自演,定期编排喜闻乐见的节目,引导群众信科学、讲文明,移风易俗,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结对子,
  帮助群众脱贫
  开展“双包双促”的核心是精准扶贫。市人大办按照精准识别、因户施策的思路,着重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着力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问题。机关38个党员干部包扶98户困难群众,每个干部有自己的优势潜力,每户群众有各自的实际困难。机关号召大家双向权衡,扬长避短,自行设计,真帮实扶,务必按期完成帮扶任务。2014年,包扶干部向每户困难群众赠送了1头良种仔猪、1台广播电视“户户通”、10斤食用油、20斤优质大米。2015年包扶干部帮助所包扶的困难群众发展了自己的致富产业,积极协调解决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为三年完成脱贫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当前,镇村干部群众正乘着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春风,围绕精准脱贫攻坚目标,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发展规划,强力推进各项精准帮扶工作,力争通过市、县、镇、村“四级联动”,早日实现贫困群众稳步够格脱贫,在深山老林中树起精准脱贫的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