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8版
发布日期:2015年12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乐观的大伯
杨宁
文章字数:1095
  快节奏的生活里,人心常常被浮躁搅扰,每当这时候我就会想起坚守在老家大院里乐观生活的大伯。
  大伯生在上个世纪初,那时候整个社会物质极度匮乏,杨家的日子也贫寒。奶奶去世早,大伯早早和爷爷一起担负起抚养三个弟弟的重任。他对弟弟们呵护有加,家里父亲最小,喜欢读书,书也读得好。大伯坚决支持父亲上学,让他读完高中,成了那个村子第一个走出去吃公粮的人。而大伯自己,却一直舍不得花钱娶亲,把自己拖成大龄才结了婚。
  在我的印象中,大伯总是笑眯眯的,他友善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我小时候在老家呆的时间不长,但对大伯却印象深刻。记得大伯的炕头上总放着一个小泥炉,每天早晨,他在开始一天的劳作之前会用小铁罐在小泥炉上煮茶,我总是好奇地趴在炕沿上看,大伯就会笑眯眯地夸我的小辫子梳得“像牛舔的一样光”,他会在小泥炉里为我烧一个核桃,或者一根大葱,或者一头蒜,有时候是一截小红薯,总之蹭到大伯的炕沿边上,我总不会落空而回,那些小表扬、那些好吃的小玩意都成了我对老家最温馨的记忆。
  对大伯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他当生产队饲养员的时候。一次,他饲养的一匹马受惊了,扬起蹄子就狂奔,大伯怕受惊的马伤到村民或者小孩,死拖着马缰绳不松手,结果他自己被马拖着跑了半个村子,等别人把他送回家的时候,我看见他除过眼睛露在外边,全身都被纱布包严了,院里的孩子都被吓得哇哇大哭。
  大伯晚年时候,老家大院的人都相继走出去了,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地方找到自己的位置,大伯的女儿出嫁了,抱养的儿子在他七十岁的时候因故去世,大院里只剩下大伯和大婶,成了老院的守护者。两个老人,一个90岁了,一个80多了,堂姐不放心他们,多次提出要接他们到自己家里去住,但他们总是以过不惯他乡的生活为理由拒绝堂姐的邀请。村上觉得两个老人孤单,生活不方便,也念及大伯年轻时候对村上的贡献,要把他们作为“五保户”来照顾,大伯坚决拒绝了。他说:我有女儿,有兄弟,我自己也能照顾了自己,你们还是把精力放在其他更困难的人家吧!身体好的时候,他牵着自己的羊,在蓝天、白云、绿草之间消磨时光。平常他和大婶打扫院落,种花种草,把那个院子打理成一块清凉地,让远出的人回来有个落脚点。
  我们有时嘘叹大伯晚年的凄凉,可是大伯却不这样想,他总说他身体好,有个会照顾他的老伴,活得这么高寿,是老天对他前半辈子坎坷的补偿。他说他现在每过一天都是赚来的,是老天额外的恩赐。
  面对一直用乐观态度对待生活的大伯,我常想,一个没有受过高深教育的老人,咋会有这样的心胸和境界。也许,只有一颗无怨的心灵,才能坦然接受命运不公带给他的种种伤痛,最终减轻了打击,也拯救了自己的精神,从而以宁静、安详、快乐的状态得以长寿和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