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九眼莲催生出美丽经济
文/图 记者 王涛 李小龙 通讯员 李顺达
文章字数:2880
  挖莲藕的莲农李家宝,满脸丰收的喜悦。
  法官镇姚湾村百亩九眼莲基地
  春日种植莲图
  拎着满满一筐莲藕走在田埂上,成了冬日里的一道风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北宋诗人周敦颐的一篇《爱莲说》让世人对莲刮目相看。莲属多年水生宿根草本植物,全身是宝。莲结莲子,营养丰富,是滋补元气的珍品。莲的根茎部分是藕,藕身洁白,一尘不染,是餐桌上的高档蔬菜。
  山阳县有着悠久的莲藕栽培历史,在种植莲藕的历史长河中,特殊环境下形成了独一无二的“九眼莲”品种,清朝时曾作为宫廷贡品,深受达官显贵的喜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山阳县九眼莲已成为法官、漫川、色河等乡镇提升美丽乡村内涵、促进农民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
  莲藕发展正当时
  山阳县地处秦岭南麓,县域面积广阔,年平均气温13.1℃,日照时数2134小时,降雨量709毫米,无霜期207天。境内有金钱河、银花河等河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古以来,这里勤劳质朴的农民就学会了利用地理优势,种植九眼莲。而当地人素来以拥有九眼莲而自豪,只要是招待宾朋,九眼莲就成了一道必备之菜,还有“没吃过九眼莲那就不算是到过山阳”的说法。
  山阳的九眼莲很出名,它与其他地方的莲菜不同,身有九个眼,故称“九眼莲”。它比其他普通的莲菜肉厚、丝长、渣少、可口,为菜肴中之上品。人们用“色白质脆味香甜,好菜要数九眼莲。”来称颂山阳的莲菜。随着经济社会的逐步发展,山阳九眼莲的名气在省内外越来越大,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尤其以春节前后为甚。莲藕价格也一路攀升,由本世纪初的每公斤2至3元激增到目前的5至7元,经过包装的每公斤价格15元以上,春节前后一度出现有价无货现象。随着福银高速公路的开通,山阳县被纳入西安1小时经济圈,武汉2小时经济圈,为山阳九眼莲的销售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近几年,山阳县把九眼莲产业开发作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项目来抓,成立了九眼莲无公害开发管理办公室,具体指导农民种植九眼莲工作,全力推进产业基地建设。如今,像漫川关镇水码头村、户垣镇桃园村、色河镇陆湾村、城关街办西河村、中村镇孤山村等无公害九眼莲示范基地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建成。
  由于农户栽种技术的不断成熟,目前,山阳县九眼莲通过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全县九眼莲面积已发展到近万亩,年产量2万吨,产值近亿元。
  九眼莲成为山阳特色品牌
  山阳县以“凸显特色、打造品牌”为抓手,不断创新旅游观光和农民增收项目,九眼莲既实现了农民增收,又为生态旅游增添了一道新景观。漫川古镇、月亮洞、天竺山景区周围发展九眼莲基地20多处,观赏荷花、品尝九眼莲成为山阳旅游又一特色产品。荷花盛开季节,每天都有不少外地游客走进山阳,欣赏荷塘美景。
  漫川关古镇水码头村千亩九眼莲菜基地出产的莲菜远销西安、新疆、北京各地市场,亮响山阳品牌。
  水码头村太极三环九眼莲基地远近有名,是县农业局的特色产业项目,也是镇党委、政府和水码头村党支部村委会引导村民抓产业致富重中之重示范点。县政府和农业局以当地专业合作社为龙头。种植品种有当地白莲、红莲、外地引进高产鄂莲和南斯拉夫白莲。镇上安排专业农技员到基地现场给农民种植户作栽植、施肥、防虫病害科学管理指导,这样以来,出产的九眼莲肉厚、皮薄、质脆,深受消费者欢迎并远销各地市场。
  漫川关镇水码头村出产九眼莲销售快,原因是基地地处金钱河山清水秀的山泉流水无污染,特点皮薄、肉厚、质脆色白亮洁无公害,人食这种莲菜有益健康长寿。从外地购回莲菜多数是大城市厂矿企业排放污水栽植的莲菜,皮厚黑、肉质暗汤不清亮,有异味,吃到口里柴巴巴又影响人身健康。因此水码头出产的九眼莲闻名全山阳县并远销各地市场供不应求。
  莲藕富裕一方人
  隆冬季节,走进山阳县法官镇,干净整洁的道路蜿蜒盘旋,美丽的庭院鳞次栉比,庭院门前小桥流水,荷塘基地建设如火如荼。
  在法官庙村,记者见到了正在村委会办公室忙碌的姚丽,26岁的姚丽在法官镇是有名的莲藕种植大户,由于聪明能干,年轻的她还是村里的文书。姚丽告诉记者,他们家从父辈开始就种植九眼莲,以前一直是小规模的,除了满足日常吃菜之外,其余的全部拿到街道上售卖,换取一些收入。三年前,姚丽和丈夫看到村子里日新月异的变化,加上九眼莲越来越受市场欢迎,他们辞去了外地的工作,回到家里租了10多亩地开始种植莲菜。虽然辛苦,但是10多亩莲菜每年可以为她家带来10多万元的收入,这远比在外面打工强得多。在外打工的经历,使姚丽有着更为开阔的头脑,自己种植九眼莲的同时,她还带头成立了九眼莲种植合作社,和当地村民抱团发展。如今,她的社员有40多人,莲菜面积近千亩,年销售收入上千万元,自己富了的同时也带动乡亲们增加了收入。
  在姚丽家门前,记者看到一个占地几百亩的莲菜基地正在忙碌的建设,大型机械正在轰鸣。据姚丽介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九眼莲品牌,入冬以来,镇政府将农户的土地从农户手中返租回来,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正在打造九眼莲基地。农户对这一做法也很支持,主动放弃有利的采摘时节,配合政府建设。她高兴地告诉记者,来年一个占地几百亩的九眼莲种植基地就会建成,到时候家门前又增添一道新景观。她相信,那时候游客会更多,她的合作社生产的九眼莲也必将更受欢迎。
  冬日挖藕人
  2015年12月底的天气,天寒地冻。在漫川关镇水码头村,62岁的李家宝正手持木铲,穿着齐胸高的防水服在荷塘里挖莲藕,身后留下了一个个收割后的深坑。在这样一幅单调的冬日素描里,他成了最能生动原野风情的音符,又仿若一个个小小的墨点,洇湿了乡村岁月中宁静的画面。
  李家宝不知道他家有多少年的莲菜种植历史,但是他知道从小到大,莲藕伴随着他的一日三餐,炒片、炖汤,基本上顿顿餐桌上就离不开它。由于年迈,他家种植的九眼莲并不多,只有4亩多地,可是这4亩多地,就够他忙碌一个冬天的了。从8月份开始,李家宝就天天在池塘里打滚,他家有7口人,儿女都在外面打工,收莲菜的活只能落在老两口身上。由于前段时间在去往藕塘的路上被车撞了,闪了腰,李家宝不能过多劳累,每天11点之后开始挖,一天只能挖100多斤,第二天早上老伴会拿着这些莲菜在街道上售卖,除过成本,一天能挣200多元钱。
  “都老了,一个冬天挣个3万块钱很满足了。”拿着刚刚挖出的莲藕,李家宝开心地告诉记者。望着大片的泥塘,李家宝每刨一个坑,下面准准的会有一窝莲藕。他的眼睛是一杆秤,只要一看藕塘里的荷梗粗细和生长情况,他就能估算出莲藕的长势和产量,八九不离十。因为整支的莲藕能卖出好价钱,所以他刨的特别仔细,顺着枯干的荷梗,用铁铲一路翻开淤泥,动作娴熟自如。一会儿工夫,一支莲藕探出一截胖乎乎的身子,抹去身上的泥土,宛如婴儿的手臂。寒风中,他小心翼翼地将莲藕捧在手上,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
  随后,他拎起一筐挖好的莲藕,跳进了冰冷的河水中,清洗莲藕上的淤泥。李家宝是个乐观的人,见记者拍照,他边洗边开玩笑:“你今天过来拍,我一定给你弄个大的、形态好看的。”说着,抱着刚刚洗好的莲藕,让记者尽情拍照。虽然河水冰冷,但是看着粗壮的莲藕,李家宝脸上也露出了幸福的微笑,让人感觉暖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