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新生态为柞水休闲农业注入新生机
——柞水县“转型发展·追赶超越”系列报道之四
文章字数:1782
  从春夏观赏各类花卉,到秋收的各种采摘,如今,不少城市居民越来越喜欢走进柞水乡村,体验休闲农业度假带来的乐趣。
  柞水地处陕西南部,与西安直线距离70公里,是一个“天蓝、水清、地净”的生态之地,全县植被覆盖率高达78%、森林覆盖率达65%,负氧离子含量比西安高四倍,素有“天然氧吧、城市之肺”之称。近年来,柞水县紧紧围绕“秦岭山水、休闲胜地”发展地位,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的生态优势,发挥鲜切花卉、生态土鸡、绿色果蔬的产业优势,放大柞水渔鼓、陕南农耕、十三花饮食的文化优势,按照“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的目标,不断拓展农业发展新空间,全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成为促农增收的一个新亮点。2014年柞水被农业部、国家旅游局认定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
  农业转型衍生“美丽产业”
  一处处农业园区亮点纷呈,一个个特色村落游人如织,一个个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在柞水,休闲农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建设的“美丽成果”正在转化为农村经济发展的资源优势,让人感觉到“美丽”不仅是一种风景,还是一种经济。截至目前,全县已有各类休闲农业从业企业21家,休闲农业园区8个,直接从事农家乐经营的农户288家,各类从业人员3855人,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00多户从事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产业经营。休闲农业年接待游客310.21万人次,营业收入6360万元,创社会效益2.5亿元,其中年农产品销售收入0.8亿元。
  立冬之后,大地沉寂。柞水县广袤的农村,秋已收,冬未藏。11月25日,柞水县营盘镇朱家湾村的花锦园里,景色依然怡人,远远望去,一棵棵羽衣甘蓝就像鲜花在寒风中开放,一簇簇剑兰坚挺葱郁,清澈的溪水在园里静静地流淌,冬日里难得的美景也吸引了一对新人来这里拍婚纱照。花锦园是依托生态农田和原有的老居民为基础打造的浪漫花园休闲主题,由住宿的居民、摄影花田、采摘花田几个片区组成,建成后可为游客提供住宿、摄影、采摘、观赏等一体化休闲服务。
  花锦园只是一个“点”。柞水县按照沿山、沿河、沿路、沿景的分布形态依托当地特色美食、生态环境、文化民俗、地方特产和名胜景区等为载体,以村(镇)和规模型农牧企业为单位,按照点、线、片、面相结合,由点状开发,向线状、片状、面状联动开发的思路,全县休闲农业区域布局日趋合理。以营盘、石瓮、凤凰镇为代表的休闲农业示范镇,以锦苑盘谷山庄、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九天山森林公园和汇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休闲农庄,以下梁镇石瓮子社区、营盘镇朱家湾村、乾佑镇北关村、马房子村、凤凰镇凤镇街村为代表的休闲农家已逐步形成了点片相连的旅游休闲农业产业带,与旅游产业相互配套、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显现,柞水县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正在兴起。
  新兴产业圆了农民致富梦
  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文化……把传统农业做深、做细,就会发现一片广阔的天地。
  一排排错落有致的农家乐在树叶遮阴棚的妆点下,宛如一幅精美的民俗风情画。村民郭春玲经营的竹苑农家是朱家湾农家乐集群中较有名气一家,随着今年村里美丽乡村的建设,让她原本就很受欢迎的农家乐生意更红火。郭春玲说:“美丽乡村建设不仅美化靓化了我们农家乐的环境,更使我们农家乐的档次、品位得到了提升,游客也比往年更多,收入也比往年更多。”
  “将生产、生态、生活这三种商业模式,通过网络和电子商务的方式推广出去,来迎接更多的游客,使当地的村民能获得更大的收益,使游客能获得更大的开心和快乐。”朱家湾村村支书胡志平说道。未来,游客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预订朱家湾各种住宿房位、娱乐项目,并在网站的帮助下完成“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活动。
  在全县旅游大产业的拉动下,各休闲从业企业、示范镇、各农庄、农家及相关合作社、协会等合作组织,上与旅游大产业、旅游大企业相连接,下与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实现农民增收的效果日益显现。今年截至10月份,全县累计接待游客528.5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7.38亿元,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年总收入2.21亿元,带动特色种养业和加工业等增收5000多万元,已成为柞水县新农村建设的崭新亮点和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
  扮靓“景”,做亮“点”。打造休闲农业产业,柞水县注重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使县域内丰富的农业资源、优越的区位优势,逐步转化为特色鲜明、功能齐全、文化品位深厚的产业优势。(朱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