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山乡守望者
记者 马泽平
文章字数:1349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代书臣在上学时就熟记于心的一句名言。在这句话的影响下,代书臣毕业后回到家乡丹凤县花瓶子镇一呆就是20多年。和他一起分配的同事不是进城就是改行了,而他却选择在穷乡僻壤里坚守自己的理想,多年来,他用一颗朴实的心在辛勤的耕耘凸显着一名普通教师的平凡与伟大。
  让孩子们吃上热乎饭
  12月28日中午12点多,花瓶子镇在寒冬下显得寂静冷清,但在花瓶子镇蒿沟教学点餐厅里,却热热火火。十几个小孩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可口的米饭,崭新的餐桌上,一盘芹菜炒肉和一盆西红柿蛋花汤冒着热气。看着眼前的情景,正在检查营养餐实施情况的花瓶子九年制学校校长代书臣会心地笑了。三十多年前,还是小学生的他曾幻想的一幕终于在全镇8个教学点上实现了。
  “我们上小学时,不是挨饿,就是回家吃着冷冰冰的稀糊汤。”代书臣告诉记者,走上教师岗位后,不让家乡孩子和自己一样受这份苦就成了他努力的方向。2015年9月,丹凤县实施营养餐改善计划全覆盖工程,这是小学生们的福音,但对各个教学点是不小的挑战,对于偏僻的花瓶子镇来说,困难更大,8个教学点全都在山沟里,有的地方还不通车路,从实施和管理上都在考验着新任命花瓶子九年制学校校长的代书臣。
  “必须让孩子们吃上热乎的饭!”面对教学点缺资金、缺人力、缺房子的情况,代书臣通过争取上面资金补助,又从学校办公经费中挤出钱来,共筹集6万多元为下属教学点购回了餐桌凳、冰箱、蒸锅等灶房器具,并四处奔走,取得教学点所在村组干部的支持,腾挪出房子做餐厅。10月底,花瓶子8个教学点终于办起了食堂,学生吃上了热乎乎的营养午餐。
  仁心关爱学生
  2001年,代老师班上有名学生叫关乾旭,父亲过世,性格内向。天冷后,他看到关乾旭衣着单薄,冻得瑟瑟发抖,就到商店给孩子买了近200元钱的线衣和棉衣给娃穿上。而那时,代书臣的月工资还不到400元。2010年2月,距离学校二十余里的落梳沟一名学生辍学,身为副校长的代书臣亲自骑摩托车走访学生,反复做工作,终于说服孩子同意上学,可返回时天已经黑了,视线不清,他在路上摔了一跤,导致右脚踝受伤,无法行走。医生建议他在家休息,但他在家仅仅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来到了学校,手撑着椅子艰难的进教室为学生上课,批改作业。
  尽力为学校留住人才
  要想让家乡多出人才,留住好老师很关键。可花瓶子镇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在镇一级的街道上至今连一个饭店和旅社都没有,这样的地方想让好老师留下来是一件很困难的的事,但多年来学校很少有老师主动要求调离。“在这里代校长用宽厚仁爱和朴实敬业感染着我们,大家都舍不得离开这里。”花瓶子九年制学校赵小丹老师说,学校里和她一样的四个老师都是西安的,每周末从西安到学校后已是下午3点了,到花瓶子最后一趟的班车走了,代校长总是开车到车站接我们到学校去。年轻教师倪贵芒补充说,有这样平易近人,处处为老师着想的校长,分配到这里的教师,很快就爱上了这里。老师的事,在代书臣看来就是自己的事。一次,一位教师身患重病入住县医院,他包揽下了这位老师的工作,并不顾劳累前往医院探望,垫支医药费,问寒问暖,并多次安排学校教师探望生病的老师,令生病的老师及其家人深受感动。
  代书臣用他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大家,让学校师生产生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学校建设越来越好,教学水平越来越高,他也成了师生心中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