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庙湾
文/图 柯贤喜 陈风军
文章字数:1391
红叶绿树,村庄如画
门石崖下的村庄
庙湾学校
娘娘庙前古木参天
庙湾年轻人的结婚场面也热闹非凡
网络与水泥路连通了庙湾与外面的世界

   隆冬时节,走进北阳山下的庙湾,麦田郁青,松籽飘香,火红的柿子像红灯笼一样挂满枝头,金黄的玉米棒子挂满了村落的房前屋后,清澈的溪流静静的流过群山环绕的村落,庙湾这方山水田园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乡村水墨画。来这里探秘寻幽的游客、回乡省亲的游子不时吸引当地人的目光,打破了庙湾的安逸静谧。
  庙湾因依着娘娘庙而得名,是镇安县西口镇关坪河畔的一个小地方,因其三面环山一面傍水,中间天然形成了一片开阔的平凼,是个汇集天地灵气的福地。当地传说,关坪河上曾经盘踞了黄、黑两条龙,黄龙盘距在庙湾,黑龙栖身于洪沟,后来黑龙欲霸占黄龙地盘,下战书在庙湾对决,黄龙自知不敌,便托梦给附近山上娘娘庙里的和尚,让他在它与黑龙对决时,放箭射杀黑龙,谁知和尚在放箭时不慎误伤了黄龙。黄龙受伤了,顺着庙前的山崖而上,躲进山洞疗养至今,做了一位守护此地的山神。
  特殊的地势孕育了庙湾的灵气,美丽的传说更增添了这里的神奇。因为汇集了天地的灵气和精华,早在明清时,就有人家迁徙于此,建造房屋,开垦土地,耕种桑田,繁衍生息,至今残存在庙湾凤凰山顶上的石寨仍然保存完好,遗留在庙湾门石崖上的四方洞依然清晰可见。当地老人柯昌余介绍,门石崖上的四方洞是当地先人们为了躲避土匪和兵患滋扰,借助陡峭的山势和易守难攻的地形,在绝壁上开凿出的避难场所。沿着庙湾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匍匐而上,小心攀爬约三个多小时,笔者一行登上了位于海拔1600余米峭壁之上的四方洞,只见洞口呈方形,高五尺有余、宽四尺左右,洞内生活空间巨大,各个区域错落有致,存留的做饭用的灶台、支床的石头、生火用的炭渣等生活痕迹随处可见。
  在庙湾,除了美丽的传说和丰富的历史遗迹,关坪学校是不得不说的地方,它依山而立,傍水而居,寂静安然,坐落在这片钟灵毓秀山窝间,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虽然这里地处偏远、环境恶劣、条件较差,可并没有影响这里的学生学习和老师教学,学校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一直名列全县前茅。据学校的姚校长介绍,庙湾虽然是个鲜有人知的小地方,但受汉初名臣张良辟谷此地的影响,当地人尊师重教的传统非常浓厚,对来这里工作的老师很尊敬,家长与老师的关系非常融洽。他告诉笔者,因为当地人的尊师重教和师生的勤劳刻苦,使这所不起眼的学校走出了许多教育、政界、商界的精英。许多曾在这里读书受教的学生或经商南北,或游学寰宇,走出大山改变了命运。但不管他们走得多远、干得再好,对庙湾这个地方的眷恋却未曾改变。一位曾在此工作过多年,现供职于政府部门的老师谈起庙湾,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感慨,他说庙湾是个令他爱恨交织的地方,在那里他品尝过孤独,也历练了品格;经历过沮丧,更享受过快乐。
  由于重视教育,重视知识,庙湾人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使得党的惠民政策更容易落实。如今的庙湾旧貌换了新颜,群众生活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日低矮潮湿的土屋已成历史记忆,整洁漂亮的新楼房成了新的地标,老百姓不再为打不了电话、上不了网而孤寂,学生们也不再为吃冷馍头、睡大通铺发愁。每天南来北往的客商熙熙攘攘,收购山货的商贩络绎不绝,开回村里来的轿车是越来越高档,就连山娃子结婚也都兴起了“洋礼”,庙湾人的生活越来越美好。
  夕阳下,笔者远眺庙湾学校旁几棵千年古柏依然挺拔苍翠,它们守护着庙湾的平安,也见证着庙湾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