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勇立潮头铸辉煌
——山阳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提高教育质量纪实
文章字数:1885

  山阳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是2009年7月经山阳县委、县政府批准,由原山阳县城关二小改建的一所全日制初级中学,建校伊始,学校就确立了“德育为首、质量立校、安全育人、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以“勤、严、细、实”为校训,以“校风端正、环境优美、设施现代、管理规范、质量一流”为办学目标,以“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确保学生快乐成长”为育人理念,顺利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入轨道,三年出成果,四年上台阶,五年成名校”的第一个五年发展规划目标。2015年9月,又有制定出台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完善管理机制,实现文化统领,形成办学特色,创建市级名校”的新的奋斗目标。努力把学校办得让上级放心、让家长满意、让学生喜欢,使学校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摇篮。
  规范办学管理育人
  学校坚持从“德育、教学、行政、总务、安全”等十八个方面不断提高学校管理的效能。实行“部门负责制”“工作周报制”“带班值周制”、周一“升旗”制,“周五例会制”“年级组实体制”和“八谁”管理办法;实行中层以上领导分包一个年级组、指导一个教研组,完成包组工作的“十个一”和“分层领导、分块考核、分工负责、层层负责”的管理模式,落实管理制度,强化管理措施,优化管理效果。
  学校现有教学班18个,学生700多人,教职工79人。其中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31人;研究生2人,本科学历67人;国家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明星校长”“优秀教师”“教学能手”“骨干教师”8人;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10人;县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25人。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和创新的动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严格实行“师德、质量、计生、安全”四个一票否决制度,倡导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求上进,以法制学习和组织活动为依托,以制度管理、科学评价、重在激励为手段,树立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形象,建立师德师风专项档案,同时把教师的师德表现纳入绩效量化考核之中,使全体教师都能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勇于创新,教书育人。
  立足校本课改育人
  结合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校选准课题,申报立项,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有效的指导教学工作。申报立项的陕西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研究规划课题《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研究》已于2014年12月结题,并荣获陕西省教育学会课题研究二等奖;申报立项的陕西省教育学会十二五教育研究规划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已于2015年1月结题;申报立项的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教育部规划课题《‘少教多学’与高效课堂研究》已于2015年9月结题。课题研究的开展,不仅解决了教学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广大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在借鉴外地、外校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符合本校校情、教情、学情的《‘三段六环节’餐桌式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三段”即自主学习阶段、集体合作阶段、探究提升阶段。“六环节”即“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示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4人1个小组的班级小组化管理,使学生人人有责任、个个有自信。
  课堂教学模式餐桌式教学的改革,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挖掘了学生的潜能,成就了学生的性格,提升了学生的素质,推进了学校的课改进程,实现了“四变”。即课堂教学着眼于诱导,变“苦学”为“乐学”;课堂教学着力于引导,变“死学”为“活学”;课堂教学着重于疏导,变“难学”为“易学”;课堂教学着手于指导,变“学会”为“会学”。
  勇立潮头成果喜人
  前卫的理念、规范的管理、务实的办学、大胆的课改,使山阳县城区第一初级中学在短短的6年里形成了“理念前卫,管理规范,设施现代,质量一流”的办学特色。在建校短短的6年里就荣获县级以上荣誉123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10项、市级18项、县级87项、先后荣获全国“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先进单位”“首批作文教研百强学校”“‘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研究优秀科研集体”“素质教育榜样学校”等称号;荣获陕西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绿色学校”“文明校园”等称号,并多次获得市、县表彰和奖励。
  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2013年中考,学校79人被山阳中学录取,5名学生跻身全县前十名;七年级在全县质量检测中综合成绩荣获全县第一名。2014年中考,学校110名学生被山阳中学录取,名列城区同规模学校第一名。2015年中考学校101名学生被山阳中学录取,升学率位居全县第一;八年级在全县质量检测中荣获全县综合考评第一名。
  我们坚信山阳城区一中人勇立潮头、敢为人先,一定会在基础教育这块沃土上如快马加鞭,越走越远,不断创造新的辉煌!(王智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