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让邻里和睦世代传承
周银祥
文章字数:794
  “邻里好如金宝”“远亲不如近邻”,这些民谣折射出了中华民族对于邻里关系的热衷,人们憧憬着把邻里关系处得热情、亲切并充满信任,让中华邻里文化世代传承。
  记得2010年,我刚从西安手术回来伤口还没痊愈,大哥突然得了脑梗,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也不会说话,由于大哥单身没有成家,我又刚手术完还得天天换药需人照料,照顾大哥成了难题,出钱找人也没人愿意照看,看着这样的情况,邻居袁春夫妇主动承担起照料我大哥的劳顿,屎一把尿一把,一天三顿喂饭,伺候半年直到我大哥去世一分钱也不收,这件事让我永世难忘。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家庭已经进入了核心家庭时代,城镇化加快,在一些城市或小区中常常因一点琐碎小事出现邻里矛盾:一袋垃圾摆放位置不当、一辆自行车没放好、电视声音过大等这样一句善意提醒就能解决的小事,却因为无法正常沟通,成为一场邻里之间“骂战”的导火索。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一直秉持着谦让的品质来对待他人,所以与其说邻里之间的互不相让是不懂礼让之道,不如说是这种冲突制造者道德的缺失。
  那么,如何避免邻里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呢?最重要的是提升自身修养,若我们将本该热情、互助的邻里关系重拾起来,那袋摆在门口没有及时扔掉的垃圾可能就会被邻居捎带着扔到楼下的垃圾箱中,而非因此心生怨气。人人都渴望美好、和谐的邻里关系,但楼层相邻的人十年八年上下楼见面没说过话,门对门的邻居相互没进过邻家门,小区很大,环境也好,住户很多,但几乎一个邻居也不认识。也许好多人正在经历着相同的画面。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业余时间少等种种原因导致了我们的邻里关系从“远亲不如近邻”到“老死不相往来”。这种状态正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出现,但是从骨子里,我们期盼昔日那种热情、友爱、和谐的邻里关系得以延续,以真情换真情,投桃报李,让“礼”与“让”支撑邻里文化,才是一个自然人在社会中的立足之道,才能破除邻里关系淡漠的坚冰,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