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农业产业蓬勃发展
本报记者 余婷
文章字数:931
  深冬时节,一场霸王级的寒潮过后,商洛山乡的一个个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园里,人们忙碌地采取着防寒保暖措施,连片的大棚里绿意盎然……
  “十二五”期间,我市以建设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为抓手,以发展“八大件”、建好“八大园”、拓宽“八大渠道”为重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5年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73.96亿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8000元,分别较2010年增长73.4%、120%。
  生态农业行业领先。我市率先在全省开展秦岭生态农业示范市创建工作,被写入省委1号文件。率先出台了“十三五”生态农业发展规划,印发了10项生态农业生产技术规范。首次在十三届国际农交会上专题推介商洛秦岭生态农产品,使商洛生态农产品声名远扬,推动商洛生态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市委、市政府设立2000万元资金支持建设三大基地,发展特色农业“八大件”。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日光温室、高山蔬菜基地等,蔬菜产值实现16亿元;茶园、果园面积不断扩大,产值分别实现5.2亿元和1.8亿元。
  农业生产提质增效。我市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工作主线,促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升,农业科技贡献水平显著增强。全市粮食产量高位攀升,马铃薯产业规模居全省第三,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平均亩产量位居陕南第一;科技对农业贡献能力不断提高,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到85%以上,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水平提高。
  畜牧产业量速齐增。以生态养殖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畜牧业由农户散养向规模养殖转变。标准化养殖转型加速,养殖大户数量较2010年增长62%;产业规模持续增长,肉、蛋、奶等畜产品供给平稳,生产模式不断出新,首创肉鸡生产“丹英模式”、生猪供精体系“洛南模式”、畜牧兽医资格认证“商洛模式”,有机肥加工“荣惠模式”。
  科技服务拓展新渠道。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提高5个百分点,达到46%以上,完成“十二五”计划任务。基层农技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县镇农技体系改革基本完成,县级“六中心一大队”的农技服务机构全面建成,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加强农民科技培训,抽调农技人员,落实科技特派员,为群众举办各类技术培训44万人次,发放技术资料,解决生产难。农业信息服务不断创新,开通“12316”农业专家服务热线,启动了“农技宝”新型农业信息服务模式,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