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1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百折不挠找富路
——记“西洋参大王”郭彦川
文章字数:1694
  在洛南县洛源镇,有一位矢志不渝、百折不挠的人,他的创业事迹,被当地群众传为佳话。他就是洛南县洛源镇西洋参协会的郭彦川。
  艰难的起步
  说起郭彦川,洛源人总是戏谑地称他为“西洋参大王”。逢年过节,走亲串友,临行时多要带上几盒医疗、保健、营养滋补品——参茶、参片、西洋参口服液……
  1985年4月,一股科技热潮席卷全国,30多岁的郭彦川正值而立之年。一天,他在收音机里听到西洋参等中药材种植经济效益显著,又有省植物园、交大郭生贞教授进行技术指导,他激动不已,心想:若能大规模种植,不就可以彻底摘掉穷帽子吗?第二天一大早,他背起干粮,将自己采药积攒下的500多元带在身上,跋山涉水来到县城,到洛南县科协,可惜没能买到苗子。听说县农科所有,他立即赶往农科所,仍然没有如愿。这一年他跑了好些地方都没有弄到。第二年,他在友人的帮助下,终于从县农科所买回了一些苗子。苗子买回来了,可还缺乏技术指导,他又只身一人赶往陕西省植物园,找到郭生贞教授。郭教授听了他一番讲述,深为感动,对他进行了精心指导,临走还赠送了他一些技术资料。从此郭彦川便走上了种植西洋参之路。
  曲折的跋涉
  谁知西洋参这种药材投资大、技术高、出苗率和成活率都比较低。按照郭教授吩咐,他尽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栽的苗子仍然不见好,2分地的苗子到第二年只收获了800多株。留下种苗,他拿着剩余的苗子去汉中试销,居然卖了3000多元。周围邻居一看他发了“小财”,都争着让他帮自己种,给留苗子。他一方面将自己的苗子分给亲朋邻居,又想办法从外地往回买,并试着下籽来种。可毕竟经验不足,技术欠佳,20多户投资近5万元种植,有的苗子腐烂,有的种子不出苗。郭彦川这下急了,从洛源到商州,从西安到宝鸡,奔吉林赴北京,到处求教种植西洋参的经验。这期间,他白天观察记录,晚上扎进各种资料里,就这样还是没能挽回20多户参农的损失。后来,他登门拜访请来郭生贞教授现场指导,1990年他种植的6分地西洋参喜获丰收,所种西洋参个大、质优、形状好、商品率高,有个“参王”居然净重4两,连郭生贞教授都赞不绝口。这一年,他种参收入2.5万多元。
  在摸爬滚打中,郭彦川用“沙床育胚催芽法”,缩短种子后熟期。还多次搞清床试验,免耕试验,发明点播器,减少病菌传播途径,省工节时。他还进行密植试验,节约土地,提高单面积产量。根据这些经验,郭彦川先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让原先失败的参农实际观察,并适时举办西洋参种植技术指导培训班,对参农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让参农不断积累经验后再推广经验。为了使这一产业更好发展,郭彦川跑外地进行实际考察,他和洛源镇政府及参农骨干等一些人,积极组织成立参农协会,负责对西洋参进行深层加工,形成产、加、销服务一条龙。目前,郭彦川本人及当地群众已栽种800多亩,产品远销西安、成都、北京、上海及马来西亚和东欧等地,产值累计达4000多万元。200多名技术骨干完全掌握了西洋参栽培技术。
  跋涉的回声
  几年来,为了使参农们尽快掌握西洋参种植技术,取得最好效益,跑了多少路,吃了多少苦,群众心里有杆秤。不管哪家遇到疑难,他总是随叫随到,耐心咨询指导,常常弄得早上一身泥,中午一身汗,晚上星满天。
  洛源镇涧坪村吴志文过去是全村有名的“无粮、无钱、无房”三无户,外欠债2000余元,1991年郭彦川主动帮他学习栽种西洋参,现在不仅还清了债务,新盖平房四间,而且还购置了电视机、洗衣机、摩托车……洛源镇甫尔村祝万荣家庭非常困难,种药无本钱,他知道后,送货上门,提供种苗2000株,并数次到祝家示范指导,并包销所有产品,如今祝万荣已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小洋楼,彻底告别了贫困……
  10多年里,被推举为洛南县政协委员的郭彦川单独或与他人联合提交议案百余条,部分议案曾被列为全县一号议案。先后促成了省市县为洛南县洛源街中心小学、洛源中学投资240多万元,对危房进行了拆除重建,对校舍严重不足的洛源中学进行了扩建。洛源人有做豆腐干的传统,因其做工考究,口味独特备受青睐,但多为单家独户小规模制作。郭彦川与崔武等人多次联合提交议案,并组织乡亲们外出考察机械化生产工艺,开展多次培训,如今洛源有规模从事豆腐干生产者100多户,户均收入上万元,甚至四五万元者不在少数,成为洛源镇的支柱产业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