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6年02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回家过年
文/图 记者 左京 李亮
文章字数:3320
  近日,在车站总能见到提着大包小包回家的乡亲。
  何骞的脚步在踏上家乡土地的那一刻,不自觉就变得格外轻快,对于家乡的眷恋也让他迫不及待地想赶回去。
  带着一身疲惫,辛苦了一年的农民工回家了。

  “有钱没钱,回家过年,家里总有年夜饭。怀揣着理想,在外闯荡,酸甜苦辣不愿对人讲,经历风雨才知生命的荣光。都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精彩中也有许多无奈。转眼一年又一年,忙碌了一年真想回家看看。”又是一年一度的春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一年,因读书而忙的你,因工作而忙的你,盼望着,盼望着,除夕阖家团圆的一刻,家中,有望儿心切的父母,有翘首以待的儿女,有可口的家乡菜,有动听的乡音……思乡的愁绪无边无际地蔓延开来,想回家的念头如施了肥的野草般疯长。没有一种感情比亲情更浓烈,没有一种温暖比得上过年回家。对于辛苦在外的游子们来说,回家过年是一个既幸福又期待的时刻。家,其实一直没有被忽略。在外漂泊久了,多想回到那日夜思念的家,多想看看那天天为我们担心的父母。回家过年,那是多少父母心中的等待。快过年了,回家吧,要知道那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
  回家是一种归属
  石旭亮说,小时候写作文,学会了“家是温暖的港湾”。等到在外工作,才真正明白这种召唤是游子化不开的亲情。他说,家,是挥不去的归属,忘不了的乡愁。在外求学工作,每逢春节,人们总会带着几大包行李回老家过。回家过年,是一件约定俗成的事,也像是一件没有道理可讲的事。年,好像有一种魔力,回家,就是最有效的力量。在外久了,即使常有电话联系,也抵不上强烈的回家的心。
  石旭亮的老家在商州区黑山镇的一个小山村。父老乡亲总满怀着希望,在那片蓝蓝的天空下生活、繁衍。每次回家,都需要火车转大巴,再乘通村客车,然后步行数里山路。车里挤满了回乡的人,没有座位站着不要紧,即使呆在家里的时间比花在路上的时间还要短也不要紧。即使人还在归途,心早已飘回家乡。
  石旭亮说,腊月间得知他的归期,老家的父母早早便开始张罗象征团圆的年夜饭。儿子喜欢吃什么菜,喜欢喝什么饮料,老妈老爸都很清楚,几道菜里饱含着父母酿了一整年的心意。
  这次回家过春节,赶上了下雪,对于好多年没见到大雪的石旭亮来讲,这非常难得。如果是小时候,春节期间下雪绝对是常态,不过,这几年过年回老家,却难得能看见穿着新衣服和小伙伴一起打雪仗、堆雪人的热闹场景,天气变暖,雪也少了。今年遇见下雪,蛮难得,心情也特别好。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孩提时,当有人吟起这首诗,少不经事的我们只知道,大年夜快到了,大块的红烧肉在锅里炖得咕咕作响,等着年夜饭开席。这是一个民族传承了两千多年的节日,这一天蕴藏着巨大的魔力,消解着我们过去一年的所有不快,涤荡着我们往日风尘仆仆的心灵。
  “快过年了,你回家吗?”这是妈妈常常打电话问你的问题。那时,她总是做好一桌你喜欢吃的菜。电话这头的你,工作正手忙脚乱,不耐烦地说:“正在忙,挂了。”从商洛到杭州创业的王蒙说:“这就是人生的悖论,来不及抚平父母眼角的皱纹,就要转身拼搏自己的一片天,来不及搀扶父母蹒跚的步伐,就要忙于书写自己的辉煌篇。有时候,我们并不知道电话那头父母的期待和失落。其实,过年回家是累积了一整年的乡愁的释放,是被距离疏远了的亲情的回归,是中国人最美好共同记忆的一次次重现。”
  王蒙说,回家过年,每年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就是上坟祭祖。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怀念之情,虽不是什么大事,但在老家商洛却无比的庄严肃穆,因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兴旺发达,因此每逢除夕,家族的男丁都要集体去上坟祭祖,感恩追始、祈求保佑。
  年就意味着团圆
  “有老人在家,儿女就必须回家过年。”这是41岁的张荣一直坚守的人生信条。
  供职于陕西交通运输集团的张荣,已经在西安工作了7个年头。因为工作和孩子上学等原因,他将自己的小家安在了西安。但是每年年三十,无论多忙,无论夜多么的黑,他一定会携妻儿赶回丹凤棣花镇西三塬村的老家。见到白发苍苍的父亲母亲,拉起那为儿女操劳了一辈子已经布满老茧的双手,这,才算完满。
  张荣告诉记者,今年70多岁的双亲育有5个儿女,如今他的兄弟姐妹日子过得富裕和美。但不习惯大城市生活的二老却坚持留在老家,种菜养花,时时盼望着孩子们笑着闹着走进家门,一家团聚。
  张荣回忆说,小时候的他聪明又淘气,夏天常常邀一群小伙伴跑到水库里去游泳,也没少给父母惹事添麻烦,“如今我成家立业了,再回想起小时候父母亲的包容与呵护,深深感觉到父母的不容易。”张荣说他们3兄弟约定,过年一定要聚在父母身边。而年迈的父母,还是像小时候那样体贴周到,吃的喝的早早准备的妥妥当当,前院后院打扫得一尘不染,就连小孙子的红包都一个个排好等着娃娃们回来了亲手送出去。
  老家,老家的父母给了在外拼搏的游子最大的精神动力。回到老家,那熟悉的乡音是世界上最动人的音符,那熟悉的笑脸是能暖化人心的阳光。今年春运,张荣正好被暂调商洛站工作,回家过年的路程更近了。但张荣说,年里他也有遗憾,那就是很多儿时的伙伴、熟悉的亲戚很多人都不能回老家团聚。“现在社会发展了,大家都有自己的生活,可以理解。但在我心里,总希望再能和儿时的伙伴们聚在一起,闲话家常,再体味儿时的那种年带来的喜悦与满足。”
  过年早早归
  2016年新年的归途,对于李春丽一家来说算是多年里唯一的一次早归。
  今年30岁的李春丽是商州区大荆镇李村人。20岁出头,她与同村青梅竹马的丈夫喜结连理,随后便一起外出打工。近10年间,他们去过南方沿海的发达城市淘金,也在风景优美的江浙一带为生活拼搏。那些年间,为了多拿一点工资,他们常常选择过年留守在车间里度过。而遥远的商洛老家,父母公婆面对空荡荡的家既心疼自己的孩子,又免不了有稍许失落。
  奋斗多年后,李春丽夫妇终有一些积蓄,此时儿子的降生让他们重新思考起自己的生活。他们盘点着积蓄,下决心在离商洛最近的大都市西安买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这样,每年过年回家与父母团聚的心愿总算可以实现了。
  如今,李春丽自己做着童鞋生意,丈夫也有了自己稳定的事业。公公婆婆时常在西安帮他们照看刚读幼儿园的儿子,一家人的生活和和美美。但是老人总是眷恋着故土,过年更希望一家子兄弟姐妹在老家团聚。“我妈60多岁了,总放不下她的土地。她喜欢和家乡的人住在一起,喜欢吃自己种的菜。不喜欢大城市的吵闹和空气。”李春丽说,今年她早早结束了生意,和丈夫带着孩子提前两周回老家,就是希望能好好陪陪老人。自己的生活好了,是该孝顺老人的时候了。
  李春丽的丈夫告诉记者,2016年他有一个计划,就是想陪老人出去旅游一次,去南方的城市,让老人看看别样的风景,感受一下不一样的生活。
  碰杯红酒过新年
  何骞从小便是一个乖巧的孩子。1992年,他出生在商州区夜村镇高桥村一户普通的农家。出身农村的父母虽然没有给他和姐姐提供优渥的物质生活,却把最朴实、纯净的性情传给了他。努力的何骞也没有让父母失望,在西安科技大学修完本科学业后,他顺利地被保送本校安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完满答完本年度学业测试的答卷,收拾行囊,他归心似箭,心早已飞回大山里那静谧而又温暖的村庄。
  何骞回忆说,小的时候每年一到腊月,他和姐姐总会陪着爸爸妈妈去夜村赶集市,那是他每年最快乐的日子。集市上各种货物琳琅满目,妈妈会寻遍小摊贩给他和姐姐买到最物美价廉的新年衣服,还会称上一些糖果瓜子用来招待客人。很小的时候何骞就知道要给父母帮忙分担辛劳。每逢父母买菜的时候,他总会乖乖地站在身后随时听吩咐。
  长大了的何骞仍然坚持去赶年前的集市,陪父母买菜,而且现在他已经有能力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更别致的年味。“以前村里人是不知道红酒的,我专门给爸爸从城里买了红酒带回去,感觉还蛮有档次的。”何骞说,他还跟别人学了老碗鱼的做法,过年回家做给父母吃。如今,何骞的姐姐已经出嫁,马上要有自己的孩子了。今年过年,他在网上买了干果等礼物给姐姐寄了过去,祝她新年快乐。他还给自己的父母买了鞋子,装在大大的旅行箱里带回家。
  瑞雪纷飞,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映出春联上喜气吉祥的祝福语。鞭炮声阵阵,热腾腾的年夜饭端上桌,春晚就要开始了。何骞,李春丽,张荣,王蒙,石旭亮,千千万万从遥远的异乡赶回家过年团聚的人们,干杯,过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