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2月1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猴年新气象 栗乡别样春
通讯员 谢云涛
文章字数:1240
  猴年春节,穿行于镇安县的城乡大地,耳濡目染的是大红的对联、喜庆的鞭炮声。但人们脸上的笑意中,涌动着一股股清新的气息,洋溢着对文明、富裕、幸福新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乡下父母进城来
  早在去年秋后,家住镇安县冷水河村五组的王显珍夫妇和儿子女儿就热热闹闹地搬进了云镇花园移民小区,城镇不再是人生停留的驿站,而是自己真正的家了。他们也习惯了逛超市、买早点、去公园。在镇安,像王大妈一样从乡下农村进城过年的年迈父母还不在少数,他们为了不打乱子女的生活节奏,选择来到城里一家人团聚过年。
  曾几何时,过年总与村庄联系在一起。这是因为他们的童年生活在村子里,那儿的一切构成了他们生命中不可缺失的部分。因此,过年与乡愁总是相互牵连、难以割舍。回乡下老家过年,也成了很长一段时间,这一人群不可改变的选择。乡下老家,有他们的父母兄弟姐妹,有他们孩童时的玩伴和熟悉的年节气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些年来,人们的居住地和生活方式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据统计,镇安2015年度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随着陕南移民搬迁好政策的实施,广大农民对城市的认同感增加,那么,接还在乡下的父母进城过年,不再是难事。让辛苦一辈子的乡下父母感受一下城市的热闹繁华,体验一下社会的进步,也体现了小辈对长辈的孝心。
  手机抢红包成热潮
  28岁的小学教师吕夏苗回忆起刚刚结婚的第一年新春,亲戚轮番给她塞红包,由于是初婚新人倒也能够理解,她总会推让一番。
  过去大多数中国年轻人过年时或多或少会收到长辈给予的红包,也被称为“压岁钱”,寓意着辟邪保平安。这种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红包习俗与新兴的移动互联网碰撞后萌生出新形态。今年春节期间,吕夏苗不仅在同事组建的微信群里开始全新的“红包大战”,而且还在同学群、亲友群中倡导别人发红包,也不用推三阻四地客气谦让,而是争分夺秒地抢“红包”。虽然仅仅抢到很少的几块甚至几毛钱,她仍欣喜不已。和吕夏苗一样,在镇安城乡抢红包的众多人群中,不仅年轻人喜欢抢,而且得到中老年人的认可。“抢红包其实就是大家在春节之间的互动,也是一种拜年方式。“年轻职工王勇如是说。
  不恋麻将恋书屋
  2月10日,农历正月初三,在米粮镇丰河村农家书屋,三五成群的村民前来借书看书。虽然是春节期间,许多人不是忙着走亲戚串门子,而是选择到农家书屋学习致富技能,搜集市场信息。
  解振奇是村里的养鸭专业户,他在农家书屋查阅了很多的养鸭资料,从日常管理到疫病防治,一样都不能马虎。以前解振奇为这些事可没少麻烦别人,后来他通过自学掌握了微机和畜牧养殖知识,养殖过程中的很多难题便迎刃而解了。
  王德林是村里有名的烤烟大户,过去住在海拔800多米的西山山顶,交通不便,仅靠10多亩土地种粮糊口。5年前,他搬下大山种植烤烟,经过两年的试验,每年七八万元的收入让他尝到了种烟的甜头。他今年打算再种几亩药材,就想先看看这方面的书籍,心里有个底。
  村支书王帮玺说:“过去逢年过节最大的娱乐就是打牌、看电视,现在节日生活丰富了,你看,村广场的音乐天天响着,唱歌跳舞、健身锻炼,人的精神面貌也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