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2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一名乡村教师的坚守与幸福
记者 方方
文章字数:912
  商州区闫村镇闫村村七组51岁的陈昌南,是闫村镇九年制学校的语文老师,虽说家离学校很近,但从教28年里他很少回家,把青春奉献给了三尺讲堂,把爱给了无数的学子。
  1987年20多岁的陈昌南放弃城市工作的机会,选择回到家乡教书,在这所学校一待便是28年,几十年来,他教过的学生一茬又一茬。看着孩子们从幼苗长成了大树,陈昌南满心成就感,最让他欣慰的是曾经令他骄傲的学生张斌,和他当年一样,选择了回乡当一名普通教师。“张斌当老师后我们像朋友一样,一起交流教学经验,一起进步。”
  学生们说,他们喜欢陈老师,不仅因为他教学严谨、工作认真,还因为他把每个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一视同仁。陈昌南说,他所在的学校有近百名学生,这些孩子基本都是留守儿童,孩子们心里缺失的关爱,一旦被遗忘是难以弥补的。“我也有孩子,孩子从小就在自己身边,我认为每个学生都有享受幸福的权利,所以学生也就是我的孩子。”陈昌南说,有些已经毕业的学生还会回来看望他。
  五年级贫困生小洋,父母去世由外婆照顾,因为头部受过伤,智力有些障碍还体弱多病。几年前的一次深夜,小洋突然在宿舍大喊大叫,他闻讯赶到后,抱着孩子往就近的诊所跑,孩子意识模糊地喊着爸爸,他应声答道:“爸爸在,不怕。”他的一句话,让小洋很快安静下来。那次事后他愈发珍惜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平时3天回一次家,索性直接住校一周回去一次,一开始他的妻子总是抱怨,去学校找过他几次,见到陈昌南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后,竟也渐渐理解了他的不易。
  班里13岁的吴凡说,自己的父母都在西安打工,一年回来一次,自己平时吃住在学校,有时候想爸爸妈妈了,陈昌南就会拿出手机让她给父母打电话。“平时零花钱没了,陈老师发现了,总是省吃俭用补贴给我们。”吴凡说,陈昌南很懂得孩子们的心思,经常跟他们聊天谈心,给他们讲解父母在外打工的辛劳,减轻了他们对父母的思念,也让他们更多地理解了做家长的不易。
  对于学生的评价,陈昌南显得很平静,他说教书先育人,只有带着爱去关心照顾学生,学生们才会用爱去回报这个社会,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成绩固然重要,但是懂得做人更重要,或许一点点的关爱,就会给孩子心里洒下一片阳光,弥补留守儿童的心理缺失,陈昌南认为,这才是他回乡教书真正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