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元宵灯笼挂起来
程毅飞
文章字数:797
      俗语云:三十晚上的火,十五晚上的灯。转眼就到了农历丙申年的元宵节。
  走过大街小巷,到处都悬挂着大红的灯笼,呈现出一片节日的祥和气氛。
  在我国民间,元宵节张灯的习俗始于东汉,渊源已久。有趣的是,它是当时佛家与道家斗法的结果。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遇到了道家的责难,结果在宫廷中与道士角试法力,烧经象无损而发光,汉明帝因而崇敬佛法,赦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以表佛法大明。佛僧积极劝导人们张灯,佛家的神灯火种从此在中国大地上点燃。
  南北朝时,元宵张灯已成风气。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除广建寺院外,一次舍身同泰寺为奴,其正月十五日张灯亦是盛举。梁简帝目睹元宵节张灯之景,情发于中,写下了著名的《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成鲜。”
  到了唐代,由于中外交通的发达,文化交流更加密切,佛教也大为兴盛。从唐代起,元宵节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佛家法会,除点灯笼外,还有灯树。灯树即“法王树”,上挂数盏彩灯,是法会的主要供具。唐睿宗时,长安灯节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树二十余丈,衣以锦绣,饰于金玉,燃五万盏灯,簇之如花树。
  及至宋代,京城元宵灯会都要扎高大的彩山,上挂万盏华灯,作为主要的观灯点,实际上就是中国化的佛灯灯树。在宋代,即使民间小镇,在元宵张灯,也要扎上小彩山。《水浒传》第三十三回中,就有这样一段描写:“且说这清风寨镇上居民,商量放灯一事,准备庆贺元宵。科敛钱物,去土地大王庙内,逞赛诸般社火。家家门前,扎起灯棚,赛悬灯火。市镇上诸行百艺都有。虽比不得京师,只此也是人间天上。”
  南宋时,元宵灯会出现了很奇妙的现象,那些修炼得道、骑鹤而去的神仙,再也耐不住海上仙山的寂寞,在尘间道徒的帮助下,元宵之际纷纷“重返”人间,流连于佛门灯火。以后,随着岁月的流逝,元宵张灯便与宗教脱离了联系,演变成为我国灯节的习俗,至今兴盛不衰,深受人们的向往与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