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军营“女汉子”
●文/图记者汪瑛李敏
文章字数:3351



  1米6的个头,瘦小的身材,白皙的脸庞,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说话间带着微笑间或一丝腼腆,若不是一身迷彩服,没有人会把她和军人这个字眼连在一起。她就是王雪君,1989年11月出生于西安,2007年9月入伍,2010年成为一名中共党员,现任武警商洛支队通信股参谋。任职以来,她始终牢记使命,立足本职,勤学苦练,严格要求,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当先锋,作表率,1次荣立三等功,4次荣获嘉奖,多次被支队评为优秀警官、优秀共产党员。
  儿时梦想终实现
  电影《中国霸王花》的主题歌曾这样写道:“林间有两条小路都望不到头,我来到岔路口伫立了好久,一个人没法同时踏上两条征途,而我却选择的这一条……”儿时的王雪君也曾有过许多梦想,但是,在人生的十字路口,她选择了做一名通信兵。“当兵报国是我从小的梦想,部队就是我的家,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如果我不珍惜,我会后悔一辈子!”
  自小随父亲生活在新疆伊犁的王雪君,父亲是一名军人,在边疆驻守30余年。孩提时代最深刻的记忆便是期盼父亲归来,每当看见同龄小伙伴依偎在父亲怀里撒娇,或是在电视上看见父女一起大手拉着小手的温馨画面,她心里便会有一种淡淡的失落。然而,她在心里告诉自己,父亲不仅是一位爸爸,还是一名军人,他的坚守才能换来千家万户的幸福团圆。
  “也许,从那时候开始,我也产生了对军人的崇敬,心底萌生了当兵的念头。2007年夏天,我没有辜负家里的期望,取得了580多分的高考成绩,家人都以为我会在自己喜欢的城市里选择一所重点大学走完四年规划旅程,而我却毫不犹豫地填报了武警工程学院。幸运的是,我被录取了。”王雪君说。
  古人云:“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苦的训练,动作跟不上,生活不适应,初入军校的日子她多少有些落寞,感受到了梦想和现实间的差距。然而,在战友的鼓励和自己的坚持下,她克服困难挺了过来。
  在磨砺中成长
  毕业后,王雪君被分配到武警商洛支队。作为一名通信专业干部,刚到岗位时的她信心满满,但在实践中很快发现自己依然是理论欠缺、行动笨拙。为了尽快适应岗位、胜任本职,她跟着战士一起,从开电视会议学起,从最基础的做起,譬如打开系统调声音,焊音频头视频头,蹲在地方做模子,一遍又一遍操作,手指头经常扎得鲜血直流,王雪君却没有丝毫退缩。这些经历,让王雪君对军旅生活、对自己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之前经常以“女生”角色自居的她,觉得很多出力劳动的事应该让男兵干,在实践、学习中她渐渐意识到,部队形势在发生着变化,对军人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即便是机关工作,也不会让人混日子。
  “在我们支队,通信干部严重缺编,在每年的卫士系列演习中,我都必须全力以赴。”每天携带60余斤的通信装备全副武装拉练,还要带领十来个战士协作有序地完成演习任务,王雪君说,自己有时压力非常大,白天黑夜脑海中就在想一个问题:怎么保障演习任务不出差池?“有一次临近演习,我实在绷不住了,一屁股坐在地上,一顿狂哭。心中的压力和焦虑情绪通过眼泪流了出来,还没完全松驰,哨声又响了,我赶紧把眼泪一抹,回到队伍中,该干什么还干什么。这种压力持续了两周,每晚睡不着觉,做梦都在想怎么做才能万无一失地做好通讯保障。”王雪君说。
  她告诫自己:“压力之下,你站不起来的话那你就是个失败者,你能承受多大的压力,就能成多大的事情。”事实证明,坚持下来都是能成功的。演习中通讯保障完成得非常圆满,她的工作也得到领导肯定。
  “哭过疼过,流过血流过泪,才会变得更加坚强。”经历了实战演习之后,王雪君不再担心害怕了,如今再说通信保障,她敢拍着胸脯说没问题,“从心里真正地成熟稳重起来了。”
  应急救援冲在前
  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商洛视察,王雪君负责警卫勤务通信保障任务,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实际困难,她没有迟疑退缩。由于任务地区交通不便,保障器材只能靠人力携行,王雪君携带40多斤的装备器材爬山涉水、全程保障,回到支队时才发现手上、脚上已满是血泡。
  通信的应急保障作为社会保障系统最为关键的环节之一,已经纳入国家专项应急保障工作建设规划。人们不会忘记,去年8月12日,山阳县烟家沟村发生严重山体滑坡,事故造成60余人失踪。
  当天早晨6点钟,王雪君接到电话。灾情就是命令,她带领3名通信战士迅速赶赴现场救援。事发区域地处大山深处,下了车,他们一行4人背着50公斤重的通讯器材,步行15公里才来到塌方现场。当时所有通讯信号全部中断,天公不作美,现场又在下雨,灾区与外面完全隔绝。顾不上休息,她和战友拿着唯一可以传达信息的无线座机,四处寻找有卫星信号的地方。布线路、调设备、架转信台,快速开设通信枢纽,积极联系协调友邻单位,保障现场通讯畅通,她和战友一直熬到次日凌晨四五点钟。
  救援期间,架设便携站的地方就在滑坡体下方,那里卫星信号强,可以流畅接收,保持通讯稳定。有几天雨特别大,王雪君和几个战士就轮换撑着帐篷保护设备。直到国土资源部地质专家来现场勘查,才知道滑坡的山体每天都在以十几厘米的速度移动下沉,架设便携站的地方其实很危险。为有效扩大超短波通信指挥的覆盖面积,她和另外两名通信兵抬着300多斤的通信装备,辗转3个制高点,架设卫星便携站。由于天气复杂多变,常常是刚架设好装备,因为突然的阵雨又要马上撤收,摔倒了爬起来,又摔倒再爬起来,最终在近两百余米高的盘山公路边选定了最佳位置,一侧是百余米深的悬崖,一侧是不断滚落碎石的峭壁,最终在不足两平方米的山体上架设起了超短波转信台站。
  作为救援现场唯一的女兵,事后有人问她害怕不,“说不害怕是假的,挖死人怎么能不害怕?虽然我没有直接去挖倔遇难者遗体,但离的非常近,因为要通过信号传输,才能把现场的画面传回去。当时遇难者遗体抬出来后就在我们旁边,边上的战士受不了那个气味,有人往后退,而我不能动,必须盯着画面,保证信号传输有序无误。”回忆起半年前救援的场景,王雪君还是流露出悲痛的神情。武警陕西总队宣传处知道她在灾难现场的事情后,写了题为《抢险救援中的女汉子》的稿件。从那以后,王雪君有了一个亲切又硬朗的称呼“女汉子”,战友们见了她,不再喊名字,而是直呼“女汉子”。
  “8·12”事故之后,王雪君根据自己亲身救援经历,写了一篇《关于做好山地抢险救援应急保障的几点思考和做法》,被总参谋部刊发在《通讯战士》上。“时至今日,我依然觉得自己没有白白辛苦,一次亲临救援,一次真实成长,也算是对得起这身军装。”王雪君说道。
  新战友的知心大姐
  武警商洛支队机关有两名女兵,王雪君是其中之一,工作上,她是业务能手,生活中,她是一个知心大姐。虽然她才27岁,是一名85后,可她却懂得关心他人,经常热心帮助战友。有一次,勤务中队驾驶员李某突然情绪暴躁,一言不和便怒骂身边的战友甚至拳脚加之,领导多次找他谈话都不见好转,队里传言他是患了抑郁症,并将其列入重点关注对象。王雪君听说这件事后,多次利用休息时间找他谈心,进行耐心地劝导。有一天,她偶然看到李某捧着手机呆呆地坐在地上,等他出去后,她来到他的班里,拿起他的手机,只见屏幕显示着:“我真的等了你太久了,如果这个月还不复原回来,那咱俩就散了吧……”原来是这样!王雪君心里明白了,当晚她便找到李某谈心。李某见王雪君已经了解了情况,就把事情始末说了出来。半个月后,王雪君利用休假的时间,专程去了一趟李某的老家四川,找到了他的女朋友,经过一番工作,竟成功地解决了矛盾,李某也安心地服役到期回家结婚。
  日常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吃饭的时间,看见其他战友还在站岗执勤,她会走过去说:“我来值守,你先去吃饭!”等战友回到岗位上,她再去食堂时,饭菜往往已经凉透了。办公室有名战士因为家里父母闹矛盾,工作老是分心走神,这一切被细心的王雪君察觉了,她便主动去开导他,与他谈心交流,给他讲自己和家人的故事,及时化解了战士的心结。
  “王雪君虽然看着个子很小,但她在通讯部门的功劳却是非常大的,平时开会各种通讯保障都是她负责,每次任务都完成的很好。她脾气很直,工作中如果我们有一点错误,她会不留情面地指出来,让我们改正。”说起她,战友李海斌向记者娓娓道来。
  武警商洛支队政治部主任高运锋这样形容王雪君:“艰苦的环境和使命的需要锻造了她的专业硬功,而她也正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青春谱写着革命军人的坚守与忠诚,在一向被认为是男兵为主角的部队里,书写着她无憾无悔的青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