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蔬菜价格居高不下 市民直呼“吃不起”
文章字数:1052
  本报讯(记者 董楠 王倩)春节长假过后,菜价本应逐步下跌,但今年却一反常态,除肉类价格平稳外,蔬菜价格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有部分蔬菜的价格与肉价比肩。菜价成为市民茶余饭后热议的话题,很多市民直呼“蔬菜太贵,快要吃不起了!”
  蔬菜价格一路走高
  3月15日,记者在团结路菜市场看到,买菜的市民络绎不绝,询问部分蔬菜的价格发现,生菜、油麦菜、小青菜等绿叶菜多在16元每公斤,豆角、杏鲍菇、红尖椒等蔬菜价格每公斤也超过了20元。许多市民一边购买一边抱怨:“咋这么贵,再这样下去还不如吃肉了!”在市区一家超市,记者注意到,香菜和西兰花等精选菜卖到每公斤30元。市民王女士正在超市购买食材,她转来转去,拿起来又放下,最后不得不临时改变“菜谱”,购买了蘑菇、芹菜、豆腐等相对便宜些的蔬菜。“这菜价太高了,本来节后应该降价才是,可是现在菜价与春节期间差不多甚至还上涨了。”王女士告诉记者,从去年底开始,叶类蔬菜的价格居高不下,最便宜也要五六元钱一斤。相对来说,就数包菜和白菜便宜些。
  同时,记者还走访了东关菜市场、黄沙桥菜市场,蔬菜价格大同小异,节后以来蔬菜价格一直保持高位运行。
  低温导致本地蔬菜供不应求
  今年春节过后蔬菜价格为何回落得如此慢呢?在东关菜市场卖了8年蔬菜的吕英粉说:“现在生菜卖8元一斤,大家都说贵,因为进不到本地菜,只能进外地菜,外面的菜回来成本自然高。”据农业方面有关人士介绍,受全国大范围寒潮影响,开春后气温一直偏低,影响蔬菜正常生长,当地蔬菜基地受到影响,市场供不应求,商贩只能从外地进购,运输成本的增加导致菜价跟着水涨船高。另一方面本地菜农对市场的供需信息掌握不够,没有及时的与市场对接,当菜农在收获应季蔬菜时,市场上已经有了外地菜,供需相对轻松,本地菜农的菜就买不上价;当市场需要反季蔬菜时,本地菜农又不能及时供应,供需出现矛盾,又造成了市场菜价走高,也挫伤了本地菜农的积极性。这一点可以从一名普通菜农身上可见一斑,农历正月底正值我市大部分地方播种洋芋时节,夜村镇张嘴头村的朱粉铃一家却不像往年那样忙碌,只种了很少的种子。她说:“这两年菜价上不去,也没人愿意种,种些自己够吃就行了。”
  据了解,目前我市蔬菜种植多是小规模的粗放式管理,容易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设施大棚蔬菜对我市的蔬菜供应还不够,还需要依靠从外地订购,遇到大的节日节点,极端天气状况,也易出现没有针对性的生产、进货、批发等,这样一来蔬菜的市场价格就很被动。就目前的天气状况预测,未来一周内蔬菜价格可能会维持现状,市民吃上便宜菜,可能要等到天气完全转暖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