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3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产业脱贫最可靠
本报记者 贾鹏里 通讯员 张希锋
文章字数:1281
  3月21日,是商州区杨峪河镇建华村猪苓专业合作社挂牌的日子。迎着料峭的春风,在新建的移动板房前,30多名群众围在一起,有说有笑,十分热闹。
  11时整,在两挂鞭炮声中,驻建华村脱贫攻坚工作队队长、区扶贫开发局局长冯丹青和村党支部书记王喜盈共同为群山猪苓专业合作社挂牌。合作社法人王存山宣读《社员入社协议书》之后,当众作出承诺:“免费提供栽植技术培训,对猪苓栽植地选地及密度、菌棒、蜜环菌、农药喷洒,生长期等各个环节中进行技术指导;以低于市场价20%为社员提供猪苓种子,按照高于市场价格统一收购。”挂牌现场,王存山向11户种植群众(其中10户为合作社社员)发放了6.3万元猪苓购销款。
  十二组贫困群众秦拴劳,种了16年猪苓,是第一批加入合作社的种植大户。他家的412公斤猪苓通过合作社卖了32956元。数着厚厚的几叠百元大钞,秦拴劳格外高兴:“以前自己单干,往往卖不上好价钱。加入合作社之后,路子宽、卖得快、售价高。”尝试种植猪苓的二组贫困群众黎汉民,领到了合作社帮忙销售的4995.6元猪苓销售款,现场向王存山递交了入社申请书。
  据王存山介绍,合作社注册资金209万元,目前正式吸纳本村及周边74户群众入社。其中建华村38户贫困户签订入社协议,还有19户贫困户递交了入社申请。
  “由一个当年的上访户,到如今的致富带头人,存山和他的合作社让大家不出门就能挣大钱。在脱贫攻坚这条路上,村上一定扶持大伙发展产业:收入是你们的,服务是我们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喜盈热情鼓励村民加入合作社,在脱贫路上走得更快一些。
  村主任王榜柱介绍说,建华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1213人,其中贫困户142户475人。目前,有57户贫困群众种植猪苓,8户养猪,11户发展代料香菇。
  在十一组的空地上,“良丰菌业”香菇栽种基地彩旗飘展,热火朝天。50多名工人正在忙着制作代料香菇热蒸灭菌前的原料粉碎、装袋、整堆,旁边的10个大棚也搭起了骨架。30岁的河南西峡小伙李学良是这里的总负责,李学良介绍说,这个基地规划装袋13万袋,其中8万袋包括大棚以每袋4.5元成本价格和村里的11户贫困户合作,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大棚管理、香菇回收。目前已装袋8000多袋,投入资金40多万元。
  李学良表示很想成立个香菇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群众发展代料香菇,但听说不允许外地人注册。区扶贫开发局局长冯丹青当即和工商部门取得联系,得知只要有5户当地群众入社便可注册。正在装袋的九组贫困群众吴建红听到这个消息,笑着迎上来说:“早就想自己栽种香菇,但就是没技术、有风险。如果也能加入合作社,发展香菇就不用怕啥了。”
  在回村党员活动室的路上,我们看到,驻村工作队干部正在测量即将实施硬化的水泥路基。冯丹青说,区扶贫局机关所有包户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通过户户见面,已为120户贫困群众逐户制订出具体的产业规划,其中两个产业合作社覆盖四成贫困户,其余六成贫困户将通过扶持发展单户养殖、种植等产业脱贫,实现产业扶持全覆盖。目前,区扶贫局筹措资金60多万元,为建华村改善基础设施和办公条件,高标准建设脱贫攻坚作战室。
  “说一千,道一万,还是发展产业、兴办实体,才是最为可靠的稳定脱贫路子。”对于打好脱贫攻坚决胜战役,驻建华村包扶干部和贫困群众已经形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