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清明前后访茶乡
文/图 记者 王涛 见习记者 王聪 通讯员 孙传卿
文章字数:4044
  茶艺表演
  在商南茶叶站,工人们对收购回来的鲜叶进行摊放阴晾。
  茶农采茶忙
  田间管理
  包装
  在商南茶叶联营公司,工人们在炒茶。

  又是一年采茶季,茶乡茶农采茶忙。阳春三月,雨后初晴,走进茶乡商南,只见远处的群山被云雾所笼罩,片片茶园沉睡在一片迷雾之中,由远及近绿油油的一片,远处的群山也露出了绿色的轮廓。在绿色的海洋里,在茶叶特有的芬芳中,湿润而清新的空气也仿佛变成了绿色的。茶垄间,农人们双手不停地采摘着嫩芽;车间里,制茶师傅忙碌而有序;茶楼里,人们尽情享受着新茶的清香,闲适淡然。一时间,人们的生活似乎都围绕着茶而展开。
  一树引来百花开
  商南位于秦岭东南麓,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大陆季风气候,光照充分、雨量充沛,土壤富含硒、锌等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空气无污染。这个北纬33度的地方,自从上世纪60年代第一株茶在这里落地生根以后,一树引来百花开。一时间,山涧原野,到处都是葱葱绿绿的茶树。
  商南原本无茶,1961年以张淑珍为代表的林业科技工作者开始在这里试种,历经十余载的不懈努力、不断探索,于1970年在山上引种成功,将茶叶栽培由南向北推移300多公里,成为中国西部最北端新兴茶区。从此,商南茶成为世界茶园中的一枝奇葩,历经4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地处秦岭南麓的商南县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也是当地5万余名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在商南,喝茶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情。尤其是在农村,不少农民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喝茶,要不然一天干活都没劲。
  斗转星移,时光转眼到了2016年,此时商南已建成茶园22万亩,年产茶叶2400吨,产值达2.6亿元;有绿茶、青茶、红茶、黑茶、黄茶、白茶等6大系列、30多个茶产品。面对良好的发展势头,商南县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全县茶叶基地规模将达到23万亩,茶叶年产量达到1万吨,茶叶年产值达到15亿元,茶农人均收入达到1万元的水平。
  茶农采茶忙
  “山垄有意着翡翠,茶乡无处不芳菲。”清明前夕是每年第一道茶采摘的最佳时期,漫山茶树新芽勃发,茶味飘香。随着初春天气回暖,清明前茶山迎来春茶采摘高峰期,茶山附近村里的茶农们纷纷走出家门,争采头春茶。
  4月1日,在试马镇清泉村,只见漫山茶树清香怡人,茶农们有的提着袋子,有的拿着篮子,双手娴熟地在茶叶间飞舞,将一朵朵鲜嫩的茶叶放进篮子里。
  茶农万冀林今年53岁,他家种植茶树有30多年的历史。对于像他这样的农村人来说,农忙的时候种田,农闲的时候采茶赚钱补贴家用,是村里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最近几年,由于茶叶消费日渐升温,像老万家一样,村里大多数人都将土地种上了茶叶,村民们的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采访当天,万冀林一大早就上山忙着采茶了。他家只有4亩多地的茶山,和其他人比起来,他的茶山并不多,加上受年前冻害和年后干旱影响,今年的产量特别少,因此,这几天都是他和老伴在山上忙碌着。而往年这个时候,正是明前茶生长最快的时候,为了和时间赛跑,他都得请人帮忙采摘。
  半天下来,万冀林仅仅采摘了1斤左右的鲜叶,虽然不多,但就是这些鲜叶也需要他双手在茶树间挥动4万次左右。作为有着30多年种茶经验的茶人,他自豪地告诉记者,清明前采制的春茶,受虫害侵扰少,又积蓄了数月的营养成分,芽叶细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是茶中佳品。由于清明节前气温普遍较低,发芽数量有限,生长速度较慢,能达到采摘标准的产量少,所以又有“明前茶,贵如金”之说。“像这样,取茶树中间第一片叶子和第一枝嫩芽。”万冀林一边说着一边向记者做示范。
  “这种茶是用来做毛尖的,只能取茶树上最嫩的两片嫩芽,回收给茶叶制作公司一般能卖120元一斤。今年的鲜叶价格不错,可就是产量少,一天下来只能采摘2斤左右,能卖200多元。”让他欣慰一点的是,最近几天雨水丰沛,他预计清明之后春茶应该收益可观。
  以茶促游以游促茶
  茶,古人造此字时,就开宗明义。茶,上草下本中立人,人在草木之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心理上自然会产生安适、淡雅、幽静的愉悦感。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茶产业还与商南当地的旅游业实现了融合发展。
  开春以来,在商南富水茶坊茶园里,不少本地的和外地的游客携家带口,来到这里休闲娱乐、采茶观光。当地市民姚萍告诉记者,泉茗度假村已成为商南市民以及外地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游客在度假区既可以体验采摘茶叶的乐趣,还能观看茶艺表演、品茶赏景,非常不错。
  在城关街办瓜山村,30多岁的章瑞是当地名人,他大学毕业以后在外闯荡,如今已是3家公司的老板,可谓事业有成。然而,他对茶却情有独钟,平日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喜欢喝茶。2015年,他回到家乡,在瓜山村承包了1700亩茶园,前后投资500万元建起了集生产、销售、加工为一体的有机茶园。清明前后,也是他最忙碌的时候,记者来到他的茶园时,他刚刚招聘进来的40多名采茶工人正在山上采茶,一片忙碌景象。他告诉记者,过几天高峰期的时候,他需要120多人同时上山采茶。
  与此同时,章瑞还有自己的想法。他的茶园里使的全是有机肥,杀虫也全用灭蝇灯等物理方法,以此保证茶叶品质,他的终极目的就是打造商南茶的最高端品牌。因此,他的茶园虽然刚刚起步,可是牌子已经打响,加上他自身的人脉,这几天等着买新茶的客户已经排到了一个星期之后。
  商山四皓作为中国隐士的代表,为避秦祸,隐居深山,却心有担当,乐道,自然。秉承着这一理念,下一步,章瑞准备将他的茶园打造成一个现代茶文化的综合休闲观光园,建设茶博馆、茶餐馆,以有机茶种植为依托,向人们提供绿色健康茶饮。
  合作社助农增收
  由于鲜茶叶不能久存,销售成了茶农最头疼的问题,过去大部分茶农只能跑远路进城将茶叶卖给商南茶叶公司。如今,随着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农村茶叶合作社陆续建立起来。该县的富水镇、清油河、城关街办等都建有合作社,规模日渐扩大。
  记者来到清泉村的茶叶合作社,理事长万世宏今年40多岁,年轻的时候因为贫困,跟着别人学习起了贩茶,日子才有改善。2013年,他带头成立了合作社,并建立起了自己的加工厂。目前,合作社有成员12人,茶山500多亩,一年下来,收入20多万元。如今,家里盖起了楼房,自己开上了小轿车。
  万世宏告诉记者,从3月下旬开始,周围村子的茶农将采摘的新鲜茶叶陆续卖到这里。在厂房里,记者看到聘请来的附近的一些村民正在忙着挑选茶叶,不时有村民来卖鲜茶,工人们忙着过秤,支付现金。
  白天收购茶叶,晚上则成了最忙碌的时候,因为要将买来的茶叶进行加工。由于是白天,记者没能见到炒茶场景,只见一排排炒青、杀青、烘干、锅灶设备整齐地摆放在那里。
  在合作社办公室里,万世宏给记者泡了一杯毛尖,顿时清香扑鼻。他还展示了他们制作的扁茶、毛尖等高端茶叶,扁茶扁平尖细,毛尖碎如米粒,颗颗饱满纯正,这些茶的批发价都在1000元以上。正喝着茶,他接了一个电话就匆忙出去了,原来是有老客户前来收购茶叶。
  茶叶飘香富农家
  4月4日,天刚放晴,虽然不是采茶的最好天气,但是黄玉梅依然一早就上茶山采茶去了。
  黄玉梅的家在城关街道办碾盘村,站在她家的院子里远远望去,山上的茶树一排排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她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是她最忙的时候,因为错过了这段时间,茶叶的品质就差了许多。因此,不仅她和家人上山采茶,有时天气好了还得找人帮忙。黄玉梅家从1996年就开始种植茶叶,是商南最早的一批茶农,当时是由县政府发放茶树种子,经过多年的辛勤培育,截至目前,她家已有茶山近10亩。
  黄玉梅20多岁的儿子王峰在七八岁的时候就开始帮家里种植茶叶,虽然年轻,但是对茶树的管理和茶叶的加工、销售都很有经验。他告诉记者,茶叶的价格波动十分大,一天一个价格,有时候甚至一天两个价。过了清明之后,鲜叶的价格慢慢往下跌。清明是茶叶价格一个最重要的分水岭,清明前的茶叶可以做仙毫、毛尖,而过了清明,采摘的茶叶大部分只能做春茶,因此价格便宜了许多。
  像黄玉梅一样,在他们村里,几乎家家都有茶山,少则两三亩,多则几十亩。在清明节前,由于茶叶体积小,采摘难度大,一天下来采摘不到两斤,清明以后一天可以采摘四五斤,她一天最多的时候可以卖近400元,一年在茶叶上的收入有一万多元。
  同样,在十里坪镇李家湾村雨家山组,映入眼前的是一座座青色苍秀碧玉翠绿的茶山,这就是商南有名的雨山茶场。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商南茶叶产业刚刚起步,田风保就看到了机遇,将这几百亩荒山承包下来种植茶叶。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如今这里已是远近闻名的雨山茶叶种植基地,而田风保也被党支部发展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富裕起来的田风保没有忘记党组织的帮扶,积极将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其他村民,在他的带领下,目前村里已有40余户村民走上了发展茶叶产业的致富路。
  茶叶的突围之路
  商南茶叶近年来得到不少人的认可,美誉度大有提升,但是范围有限,茶农们也只能通过茶叶挣一些辛苦钱。尤其是面临着宣传不够、靠天吃饭等问题,都是制约商南茶叶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在采访时,记者和外地游客当中开茶楼的杨先生聊天得知,他连开茶楼和做茶叶批发,一个月可销售茶叶几千斤,而他的顾客大多认可的都是西湖龙井、大红袍、铁观音、信阳毛尖、汉中仙毫等品牌。很多茶客并不知道好茶好在哪里,多是看品牌。他告诉记者,其实,商南茶的品质相当不错,但是品牌影响力不足,很多茶客还不知道商南茶,在外面没有销售网络。同时,一些茶农们也对记者抱怨,茶叶的价格变化太大,一天辛辛苦苦挣不了多少钱,而且茶山的管理成本很大。这一点在章瑞那儿得到了证实,他告诉记者,自己有1700多亩茶园,为了保障茶叶品质,茶树都施有机肥,每年还得除草、松土,仅这些费用每年都在近百万元。他们希望政府能结合产业扶贫政策,加大对茶农的扶持力度。
  面向未来,商南茶如何在蜕变中转型?如何更好地造福人民?商南茶主动找隐忧破难题。商南县茶叶产业发展局副局长朱先魁介绍,他们在充分调研之后,认为提高品质、主动转型,坚持大众消费之路,才是商南茶走出困境的绝佳之路。商南正在将这些发展理念转化成为商南茶突围振兴的利器。同时,他指出,茶叶全身是宝,商南县已经加大对茶多酚、茶饮料、茶籽油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的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培育茶叶新的经济增长点。那时,商南茶将会越来越值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