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文坛大家点赞商洛诗歌
中国新诗百年论坛(商洛)暨商洛诗歌研讨会发言摘录
文章字数:3644
  中国作协副主席吉狄马加:
  商洛这个地方人杰地灵,我刚才谈到贾平凹的时候也说,在这样一个地方能出这么多很好的,在中国当代小说史上重要的小说家,也不是偶然的。另外出了这么多优秀的诗人我认为也不是偶然的,一个地方的地域文化,尤其是这个地方是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这个地方也是多文化交汇的地方,有南方的细腻呈现,也有北方豪爽和粗犷。这样一个特殊的地方,既有山又有水,而且水山所赋予的人文精神,千百年来也对这个地方生活的人民和历史注入了一种灵气,否则就不会产生这么多优秀的作家诗人。很重要的一点,一个地方的文化历史对一个诗人的影响,对一个诗人群体的影响其实是不可回避的,应该说还是非常的重要。当然任何一个诗人写作都是他个体生命对这个事件精神主题的呈现,但是风格不一样,他们语言的表述方式不一样,但是可以看出他们共同都有一些受这个地方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所以我们要很好的总结。
  陕西省作协主席贾平凹:
  我觉得商洛有一大批诗人,唐宋时候有唐宋八大家,而我们现在有商洛诗八家,也有这些诗人在商洛诗歌上的代表,我觉得这些都是在继承,有一些在最基层,而这些诗人确实是从石头缝里、土层里面出来的东西,他们表现这里的山和水,有他们的呐喊、恩怨、胸怀和悲哀。这个地方有它独特的面目和声音,我觉得这一些人确实是。读了他们的诗以后,拿我自己作为一个商洛人确实为此心动,也觉得商洛还有这样一批诗人。因为现在写诗不挣钱,而且出名也比较难,现在中国最著名的大诗人今天都来了,我这些年都是心向往的这些人,中国诗坛上目前的宝贝们都能够过来,所以能把这些人叫来,也是咱商洛的一份荣耀。看人家的作品再对比我的作品,回去可以利用商洛诗人的启发,当然商洛诗人有商洛的特点,他们在关中文化、楚文化这方面的一些东西。再一个更好的区别是商洛都在社会最基层,他们反映的都是最朴实的。
  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叶延滨:
  我觉得陈仓用现代口语写现代诗,在这一批作家当中是很有份量的一个诗人。陈仓诗歌中间独特的语感,多读几遍,你会在诸多的作品当中把他区别开来。他是已经有了在现代口语写诗当中有一个辨识度的诗人。他的口语很细腻、很直接,直抵内心。口语的写作里面有的是在上面飘着,但是陈仓的诗能够直抵你的内心,他的言说方式又很直接、很肯定的语气,不绕弯子,很独到。他的诗对现实的关注,他这样的口语诗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躲到一边去,他独到的语感,直抵内心的写作方式,是要在现实中心表现他独到的发现。独特的这种语感直达内心的写作强烈直接的性子,还有独到的发现,这几项使得他的诗歌有很大的辨识度。由于这样,他把一些传统的题材,在他笔下重新再造,而且把过去很老的意象在新的现实生活中间,在现代人身上能够找到共同呼应的地方,因此他的诗很容易征服读者,因为能找到通向读者内心的道路。在现代口语写作的一批诗人中间,陈仓确实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语感,直接抵达内心的写法,表达表明他对这个世界的独到的发现,因此他是一个有辨识度的诗人。这样看来,在当下的先锋和现代诗人当中,对陈仓的评价还应该进一步的挖掘。
  南书堂有一种文人诗的讲究,读他的诗很多都是乡土的味道,但是他的走向是向文人笔记、向文化方面的,因此他的诗里面充满一种气场,就是文气。他用书面语言的优雅,这样读他的诗就需要一种比较安静的心态,比较宁静的一种环境,去把玩他的诗歌中间的韵味。他的诗很多都是容易被人忽略的,他很多乡土亲情的题材,但是他的诗真正读进去,韵味是在他的叙述中间,那种讲究、那种优雅、那种分寸感,是吸取了文人写作的气息。
  慧玮是非常有才华而且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写作始终是在他的乡土上,他是商洛最忠实的书写者,但是商洛这个土地的写作,他的才华横溢而且坚持写作以后,在他的诗歌中间感觉到那种灵动,那种飞扬,那种明快的情绪,同时确实还有点,如果说陈仓有那种鬼气,他有一点妖,男人的笔下写出很妩媚的东西来,那种灵动感觉到诗歌在他的手下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一种,就像他心灵一样。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臧棣:
  南书堂的诗大致可以归为感怀诗。他所有的感怀诗,能把周围世界的观察,对现实世界的转变,对我们当代社会的方方面面的一种反思,他都转入、转化到这样一个诗歌的层面去打磨,我觉得这一点在某种意义上可能体现了古代诗人写类似感怀诗的一个书写的路径上去,也就是说他把诗歌变成一种自我教育,每一个诗歌要处理的对象,要书写的对象,最后都通过诗歌寄语的磨炼打磨,最后变成了对这个世界更深的更综合的体会,不仅仅是单项的一种斥责,还可能有一种悲悯、苍凉的胸怀。南书堂在《最美商洛》里面提供的一组诗,我觉得都做了一个很好的处理,语言上做了一个很好的处理。他对自然山川的包容、转化都有一种很平和、甚至有一种很深层的,有人生智慧的东西在里面来支撑他诗歌的体验。
  远洲对事物和素材的转化能力,都写的几乎没有什么破绽,写的有点像书里面的那个诗。比如诗人的思考,他每一个素材、每一个事情都经过反复的思考。我一直也在困惑,我觉得在这方面让诗歌写的很实在、很厚重,让诗歌所有的经验都有在现实的人生投影里面有一个落脚点。可能在诗歌的思维方式上,或者思维思索上,厚重凝重可能是一个优点,但是还是要找一个方法,要让他有一点点灵动犀利的东西。远洲的诗里面也有跟南书堂共同的风格特点,运用的语言非常典范化,在书写表达上偏重于这种书面的语言规范,他能把很多细节的语言片断、纪实性的东西转化为非常鲜明、形象化的诗歌记忆,这可能是中国古代诗歌书写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清华:
  首先说一下南书堂的诗,刚才臧老师给他一个非常准确的说法,就是感怀,我觉得这个感受和命名非常准确,我看他诗的时候想到了若干个关键词,就是综合,他的诗非常综合的,相当成熟的,从内容上讲是非常丰富且有包容性,从他的修辞上来讲,意义的生成上来讲,感觉力度是很大的。从诗歌当中看到的诗人自己的气质和气度也是很鲜明的。他的诗总体上我感觉主要写的是人与自然、现代文明和自然这种交汇,这种关系当中所产生的生存之困,当然在生存之困的困恶情绪抒发当中也有一种和解,表达了一种和解性。他不是绝对意义的和冲突性的,而是获得了一种和解性的体味和体验。这样确实就使他的诗带来了一种丰厚和包容的一种气度。
  左右是80后的诗人,他的诗带有80后的特点。我不知道他和伊沙是不是有交集?总之能够看到年轻诗人,他从口语写作当中汲取了一些活力,有价值的一些元素。特别是我欣赏他的在有意义和无意义之间写作,比如他写母亲的《母亲节》,写的让人忍俊不禁,这种写法是新一代诗人的优点。这首诗里面有对传统伦理的一种敬畏或者践行,同时也有一种小小的背离或者是小小的不满,这首诗里面提到了妈妈的脚臭并没有妨碍小孩儿给妈妈洗脚,并且还得了奖,这里面有生活上的喜剧性和伦理上的戏剧性,就很有意思。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欧阳江河:
  商洛这八位诗人的作品让我非常震惊,我没有想到质量会这么高,给我启发非常大,我觉得有时候放眼全中国,可能大部分省会的全省的诗人加起来,他们诗歌的质量、诗歌带来的那种独创性的东西,还有刚才一开始谈到的存在感,都不如一个商洛,我有点震惊。
  我觉得吕布布有两点让我特别有感触,她给中国诗歌在贡献一种崭新的东西,不只是商洛诗歌的骄傲,她也是中国诗歌的一个骄傲。她出现的很多东西,比如说她有意识的一点,因为我们要放在整个中国当代诗的格局里面和进程里面来打量吕布布的诗,因为她的诗我觉得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完成度还不是那么高。但是她出现的原创性让人感到非常惊讶,她这个还不是一个辨识度的问题,我觉得是一个非常独特的。
  《扬子江》诗刊主编胡弦:
  南书堂上学的时候写过诗,后来很长时间没有写,中间又回来了,用现实的说法是归来者。中年心态是人生阅历包括文化感受在里面都很多。我觉得他的诗歌触觉很好,《我不是在这里过夜的人》这里面写自己在山谷里面发呆的一个感受,这里面可以对诗歌做一个概括。一是他有很好的感受,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来说,很重要的是诗人自己触觉是不是鲜活敏锐的,这个决定了诗歌的生命力,否则你不能用形象的方法来感受到。二是思与诗他解决的非常好,很多人写着写着就转入思考,就像一个人写作有完整的青春期不太一样,他比较成熟。我觉得他写的过于平稳,而且思考太清晰了。按照中国传统文人诗歌的流向有一种出世之心,特别是写大自然的诗是非常普遍的,而南书堂是反方向而为之,这是他的一个特点。他写的是草木,全都是人世幻想,实际是一种现实的诗歌写作,所以他有一种欺骗性。这是一个特点。包括有一些他直接接触现实的也是这样,他没有直接使用道义,他的道义完成都是通过象征完成的,象征这个地方我认为他已经完成了。
  左右是一个新锐,我重新再读他的诗有不一样的感觉,他像在另一个世界跟我们说话,他孤独的感觉,他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写的是非常好的。我觉得左右的诗歌是一种卑微之歌,有时候我们可以离开他的生理背景,每首诗都是健康的。总的感觉左右是很有才华的诗人,年龄也不大,将来的前景还是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