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米粮白塔寨
文/图 王昌富 王曲旋
文章字数:1730
  北门前瓮城
  南面瓮城的东门
  山寨东南角上下巡道单口台阶

  白塔寨所处位置远眺

  在镇安县米粮镇树坪村二里凹北面,有一座独立凸起的山峰,其顶部筑有一座用条石和块石砌垒而成的山寨,名为白塔寨。山寨南北长65.5米、东西宽14.4-27米,平面近似葫芦峡,海拔895.50米,面积约1293.2平方米。由于寨内地面由南向北倾斜,为此,建造者在寨内中段筑起两条石堰将地面抬升,平整出两级较为宽阔的平台,这一区域为寨内主要聚集场所。
  山寨辟有南北二门。南门偏于东侧,是山寨的正门。门呈长方形,靠近顶部两侧石板向内涩出二层,收缩成梯形顶,上方用石条棚盖。门道两壁砌出对称方孔,用来穿插木杠关闭寨门之用。门道地面被乱石填堵,其结构形式不清。南门高3.20米、宽2.20米、进深3.30米。
  南门前建有瓮城,受地势所限,瓮城比较狭小,东西长7米、南北宽2.30米,面积约16.10平方米。瓮城城门朝东,形制基本完整,城门顶部砌有瞭望掩体,墙体顶部城垛毁损,内侧人行巡道和上下台道保存较好,地面被垮塌的墙石覆盖。墙体残高4.30米、宽1.10米。
  北门与南门形制相同,只是北端寨墙东西宽不过十几米,正面墙体狭窄并向前圆弧鼓出,门高2.55米、宽1.70米、进深1.85米。北门内侧两边砌有八字型上下巡道的台阶。门前有约35平方米石堰抬升起的平台,在平台左侧靠墙根处砌有露天单体茅厕。
  北门前修筑瓮城,平面近于橄榄形,南北长21米、东西宽5-6.30米不等,面积约110平方米。墙体顶部设施毁损殆尽,唯内侧人行巡道大部尚在,沿巡道可以环绕行走。瓮城辟有东门,形制与南北寨门大同小异,门高2.55米、宽1.70米。门前陡峭,不易攀登,过道被乱石堵塞。墙体最高5.10米、宽1.10米。
  山寨东面有一段墙体垮塌出6米宽的缺口,其余寨墙保存基本完好。砌垒寨墙的石条基本经过粗打取方,长度在40厘米上下,薄厚基本一致,其中也夹杂不规则石块。墙体顶部宽度在0.80-1.10米之间,最宽处达1.70米。寨墙砌至一定高度,上砌的墙体整体向外伸出约10厘米墙檐,目的是增加攻城的难度。再往上砌的寨墙变窄,至此,寨墙的砌筑工程全部完成。寨墙高度多在3-4.5米之间,局部高度达8米以上。
  砌筑在墙体上的附属设施主要有人行巡道、瞭望孔、上下台阶和城垛四大部分。人行巡道砌在垛墙内侧,宽窄在60厘米左右,为便于行走,建造者在狭窄处将巡道石板向外伸15厘米以加宽巡道,形成巡道一侧呈出檐现象。寨内砌有上下巡道的台阶8处,台阶其实是古代城池中骑马上城的马道的形式变化。其中西边墙体4处,北门内有对称台阶2处,东边墙体有2处。台阶砌筑形式为八字形、斜坡形或倒八字形与巡道连接。沿巡道能够环绕山寨,而瓮城则不能。
  在南门西边拐角处筑有敌楼,敌楼上下及两侧有瞭望孔分布,为防御重点区域。其余瞭望孔则据险易程度而定。位于西南角的瞭望孔分为上下两层,形制比较高大,后面空间带有掩体,可供值守人员蹲守休息。寨墙顶部砌有城垛,以南门一侧墙体上城垛遗存较多,且有不少比较完整。经细察判断,白塔寨原建筑包括瓮城在内墙体顶部全部砌有城垛。城垛有两种砌垒方法,一种是不与墙体咬合,呈堆放式砌于墙体顶部。另一种则与之相反,城垛与墙体连为整体。现南门西边残存10个城垛,东边残存13个城垛,其余城垛形制已不完整。城垛最大为1.50×1.50米见方,厚1.0米,城垛之间留出30-60厘米的间隔。
  除以上与墙体共存的设施之外,寨内还建有8间石房子。其中2间对称建在南门里两侧,房子仅存墙基和部分残留墙体。另外6间房子建在北寨门里的南端,房子顺东西寨墙分两排布局,东面4间,西面2间,两排相向而建的房子中间留出80厘米宽的共用走廊。石房子墙体宽厚,砌筑精细,墙体毁损过甚。在石房子墙壁上方,砌有水平排列的方孔,这些方孔应是棚架楼板的桩孔。若是,则和寨内有二层楼房的传说相吻合。
  相传白塔寨为山阳、镇安两县大户人家联众修建,称为新寨。并推崇为“山镇第一寨”。因镇安白塔山所于寨内居住和办公,又将新寨改称为白塔寨。调查证明,白塔寨是米粮区域内规模最大,同时也是工程质量最好的山寨之一。“山镇第一寨”也是实至名归。更重要的是白塔寨的结构设计和设施布局,都显示出中国古代城池建筑的基本特征,在一定意义上已经超出了我们对镇安山寨内涵的认知程度。商洛境内均有山寨遗存分布,但唯镇安境内最多最集中且保存最为完整,全面对镇安古山寨进行考古调查与研究,将有利于提升商洛古山寨文化遗存的资源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