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百岁老人的长寿密码
记者 肖云
文章字数:1163
  3月23日,商南县富水镇王家庄村的王青云老人迎来了她的百岁寿辰,当天,家里来了100多名亲戚、朋友和同村人,县长崔华锋还委托县老龄委给老人捎来了贺信,祝寿场面温馨感人。
  王青云祖籍在河南省西峡县,出生于1916年的她,少年时代没有进过学堂,饱经旧社会的煎熬。18岁那年,王青云嫁到了相邻的商南县富水镇王家庄村,一生育有四儿两女,如今,大儿子已经80岁了,二儿子、三儿子也70多岁了,身体都非常好,平时,老人在四个儿子家中轮流居住,享受着五世同堂的幸福生活。
  说起老人的长寿秘诀,小儿子贺信林告诉记者,母亲这一生非常坎坷,但她心胸开阔,坚强乐观,热爱劳动,乐于奉献,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也一直影响着她的子孙后辈们。“上世纪70年代时,父亲就去世了,那时我才10来岁,全靠母亲一个人省吃俭用,才把我拉扯大。”在贺信林的记忆里,儿时的生活特别艰苦,几乎天天吃不饱饭,想吃顿面条、馍都很难,即便这样,母亲依然重视教育,靠挣工分、卖粮食供他们读书。因为辛苦劳动,母亲被评为县农业学大寨先进生产工作者,有一次,她被邀参加一个为期3天的劳模大会,每天可享受一顿午餐:两根油条和一碗稀饭,吃饭时,母亲将油条包起来,只喝一碗稀饭,最后,省下的6根油条都带回家给儿女吃。“我上面还有一个姐,20多岁就不在了,只留下一个襁褓中的婴儿,母亲心疼外孙,就把娃接过来亲自抚养。”贺信林说,那时,母亲已经快60岁了,她白天干活,晚上带娃,没有奶粉,就把米打成米糊喂给娃吃,睡到半夜,娃一哭,她也跟着哭,那段日子应该是母亲最难熬的光阴了。
  在王青云的辛勤操持下,整个贺家家业兴旺,成为拥有60余人的大家庭,其中,大学生就有20多人。老人常教导儿孙们要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多为社会做贡献。2004年春,88岁高龄的王青云在参加完一次军爱民、民拥军的活动后,用了半年时间,亲手缝制30多双绣有“一生平安”的鞋垫,送给县中队的解放军官兵,感动了很多人。95岁之前,老人身子很硬朗,很少吃药,从没进过医院,闲不住的她最爱做鞋垫和小孩子穿的衣服,做好后,就送给亲戚、朋友,还经常自己洗衣服、洗碗、扫地。前两年生了一场病之后,儿女们再不让她做这些事了,但老人的精神状态还是很好,眼不花、耳不聋,生活能够自理。
  现在,老人生活很有规律,每天早上5点就起床,晚上8点就睡下了。在饮食方面,喜食清淡,不爱吃荤,“母亲爱吃软一点的饭,像糊汤、拌汤、烩面之类的,还爱喝凉水,急了舀一瓢凉水就喝。”贺信林说,老人不爱看电视,平时就喜欢邻居们陪她说话,或者在屋场晒晒太阳、沿街转转。因为老人性格随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和人说三道四,和任何人都相处得很好,村里的人都爱找老人聊天。
  贺信林说,虽然年过百岁,但母亲的记性很好,经常和他们念叨起以前的生活,在他眼里,母亲留给后辈最大的财富就是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教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