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春满熊耳山村
文/图 记者 刘婷
文章字数:1880
  门口堆放的瓮见证着熊耳山村人的传统
  俯瞰村庄全貌
  挖野菜的老人

  远眺熊耳山

  4月的一个清晨,我们出发前往商州区金陵寺镇。出了市区向西北行驶20公里,来到金陵寺镇熊耳山村。这里四周环山,遍山植被茂密葱茏,清明前后,因为多雨,新翠欲滴,格外养眼。山间小径蜿蜒曲折,野花星星点点肆意绽放,点缀的整个村庄风景如画,旖旎迷人。
  古老的传说
  从镇政府向里走,记不清拐了多少个弯儿,终于来到熊耳山下。向上仰望,两座高山巍峨耸立,恰似两个熊耳朵,让人浮想联翩。听说黄昏时分,晚霞映衬着熊耳山,美轮美奂,看过的人都说惊艳瑰丽,是有名的“商州八景”之一。熊耳山的一边是插梁沟,位于铁沟和石灰窑西沟的交界处,沟里草木葱茏,粉色的桃花、雪白的梨花、亮黄的连翘花竞相开放,地里长着碧绿的藿香、小蒜、韭菜,成片的毛竹,一阵风吹过,竹林里的麻雀、黄鹂雀跃着飞到桃树、梨树上,置身于汪洋的粉色、白色中,吟唱着春天的乐章,生机盎然。
  正在晒太阳的老乡王恩儒介绍,插梁沟原本叫扎营沟,相传李自成曾在这里安营扎寨,后来随着年代久远,当地方言的混淆,逐渐演变成插梁沟了。前几年,有上山挖药材的老乡,还在石缝中发现土枪打过的铁条。王恩儒指着远处的高山告诉我们,当地人称这座山为显神寨,老一辈人流传下来一个故事,说是明末时期,当地闹匪患,许多匪徒进村抢劫,村民们惊恐万分,互相搀扶着跑到山上,无奈匪徒身强力壮,很快就追上了。正在匪徒举刀砍向村民之时,半山腰上突然伸出一条与山齐高的大粗腿,匪徒看到后惶恐逃走,村民才得救。从此以后,村民在这里修了寨子纪念山神,这座山便取名显神寨。
  听到王恩儒老人讲古经,一旁喝茶的村民龙军儒告诉我们,显神寨在清朝的时候进入极盛时期,十里八乡的村民都来寨上祈求平安。当时有个河南的和尚住在庙里修行,他每星期只吃一次饭,而且只吃豆腐,山下做豆腐的大娘定时给他送去。后来和尚坐化了,当地人用两个瓮倒扣将和尚装在其中,封在山顶。据说,当地人长久以来供奉,任何人不得靠近沾污,否则便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守望的老人
  我们顺着盘山路向山顶攀爬,半路上遇到正在挖野菜的孙淑敏和李淑茹老人。孙淑敏老人幽幽地叹气:“老伴走得早,孩子们都去城里打工了,现在就剩我一个老婆子在家守着,村里年轻人大多出去了,平时在家呆着急的很,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没事的时候和老邻居出来转转,挖点野菜做点酸菜,唠叨唠叨几句,要不然十几天都见不上一个人。孩子们都忙,一年到头回不了几次,我去城里又住不惯,还给孩子添麻烦,日日就盼着孩子们能回来吃顿饭。”老人边说话边挖野菜,她告诉我们,挖野菜也有讲究,不能把一处的挖光,在每个地方挖的时候都要留一点儿,再换另一个地方挖,这样来年这里还能再长出野菜。老人手脚麻利,不一会儿,就挖了一大笼,相互搀扶着满意地走了。
  拐过几道弯儿,我们从荆棘丛中爬到一座山岩上,顺手在向阳的山坡上采了肥肥嫩嫩的野韭菜和野小蒜,兴高采烈地装进挎包里。再往前走,偶尔见到几处野羊屎和野猪拱过的野菜地,不经意间,几只不知名的小动物奔跑着从面前闪过,想赶上看个究竟,可是脚下一滑,小动物们也就不见了踪影。半山腰上住着一位85岁的独居老人,见到我们连忙拉着手,邀我们进屋喝水,喃喃自语道:“我还以为我家女子回来了。”老人硬从家里拿出一箱子奶给我们喝,念叨着:“娃们出去打工了,有时间了回来的勤点,有时候一年都不回来一次,这奶是前一向他们回来买的,我一个人喝不了那么多,你们带着路上喝吧。你们在我家吃饭吧,家里米面都有,地里有菜,想吃什么都能做。”我们谢绝了老人的好意挥手道别,淳朴又善良的老人又开始忙着劈柴,不时向通往州城的路上看一眼。
  山村的期盼
  熊耳山村是2015年1月由原来的任村、东窑村、孙塬村合并而成。鼎盛时期村里有2100口人,近几年村民们大都去西安、宝鸡、咸阳一带打工,或是做点小本生意谋生,离开了这座静谧的村庄,现在村里只有1853口人。
  村支书任英志告诉我们,这一带的陶土比较多,明朝时期村民就开始做瓮,那时候,家家户户都要用瓮腌制酸菜、咸菜,在那个年代瓮是俏手货,熊耳人烧制瓮,卖了换点油盐酱醋。熊耳山人做瓮的传统也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瓮逐渐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熊耳山人才逐渐放弃了这门副业。这几年熊耳山村大力发展核桃产业,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了4800元,生活水平就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任英志说,熊耳山村有厚重的历史文化,有著名的熊耳晚霞景观,村上打算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的基础上,期盼有志之士来这里开发旅游景区,把显神寨打造起来,加上熊耳晚霞,再把配套设施建好,吸引都市人来这里观赏、旅游,拉动村子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