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党,就在身边
本报记者 汪瑛 王涛 王聪 通讯员 孙传卿
文章字数:1703
  “自从在西安成立了流动党员支部,镇上领导经常找我们谈心,我们知道家乡的发展变化和需求,也很想回家乡发展,带领乡亲们一起奔富路。”贺学华是商南县过风楼镇青山河村人,自幼家庭贫困,14岁辍学外出务工,后来在西安组建了建筑施工工程队。事业不断发展壮大,他被推选为过风楼镇驻西安商会会长。干出名堂的他常常想起深山里的乡亲们,总想做点什么回报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却一直有想法没行动。2007年,他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近年来,过风楼镇在西安务工、经商的流动党员逐渐增多,如何使这些流动党员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在立足岗位中争作新贡献,在服务家乡中展示新作为?一直是镇党委一班人关注的事情。2015年12月6日,24名商南县过风楼籍流动党员在西安成立了全县首个驻外流动党支部。按照组织程序选举产生了3名党支部委员,推选出了流动党支部书记。随后,参会党员在党旗前重温入党誓词,举行了流动党支部授牌仪式。
  通过党支部牵线搭桥,2016年春节前夕,贺学华联系了一些老板和成功人士回到家乡,带着慰问金和慰问物资看望了贫困乡亲,资助了一批贫困学生。
  为了解决“两新”组织党员、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问题,过风楼镇党委专门为流动党支部配备了专职党建指导员,将驻西安办事处改为流动党支部的办公和活动场所,通过微信平台建立了微党委会群。“在的同志请举手,微党委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准备好的同志请发言,多提缺点,不说优点。”1月12日,流动党支部在微信群里召开会议,各位流动党员敞开心扉,纷纷把精心准备的发言稿通过图片、视频、文字、语音等方式展示出来。“只需用手机打开,中央精神、地方政策等内容就能马上查看,家乡动态也一目了然,即便身在外地,也与家乡党组织有着紧密联系,感觉组织就在身边。”流动党员刘盛华每天都要打开手机微信,翻看”过风楼镇微党委会”里的动态和内容。
  “以前,我们注重本地党员管理,忽视了在外的流动党员。其实,流动党员绝大部分都是致富能人和创业成功人士,他们有着大量的资金和人脉。”作为流动党支部的指导员,过风楼镇党委副书记张国祥有着深切体会:“过风楼镇党委下辖16个党支部,党员878人,其中流动党员163人。过去,在外流动党员一盘散沙。如今,不仅能感受到家的温暖,而且拓宽了信息渠道,大家互相帮助支持,也能抱团发展。”
  为流动党员建“家”安“家”,这是过风楼镇迈出的第一步。镇党委书记王泉说,镇党委建立了一套常态管理机制,对流动党员实行台账+持证、线上+线下、考核+奖惩、帮扶+引导的“4+2”管理模式,每半年审查一次《流动党员活动证》,每季度检查一次流动党员履职情况。通过党员之家、QQ群、微信公众号、手机信息群发软件“四条通道”联系服务流动党员,及时提供信息服务、解决诉求、宣讲政策、互动交流。建立评星定级奖惩激励制度,对创业带动周边群众致富、招商引资促成项目落户、为公益事业出资出力的党员进行奖励,对不按时时参加网上组织生活、不按时缴纳党费的党员进行组织处理。对流动党员外出创业出现的农村“三留守”人员生活困难问题,由村党支部按照“1+N”的形式开展帮扶,帮助解决困难问题。
  我们了解到,湘河镇白浪社区有2000多名外出务工人员,其中120多名流动党员。去年以来,白浪社区通过单独、联合、挂靠组建等方式,先后在大连、广州、深圳、珠海等地建立了4个创业者党支部。家住白浪村的薛仁平是一位有着多年党龄的老党员,前些年去深圳打工后,就不再参与村党支部的活动。对此,薛仁平一直觉得遗憾。薛仁平没有想到的是,去年白浪社区党总支找到了他,将他纳入白浪社区驻深圳流动党支部,加入了党员微信群、QQ群。薛仁平高兴地说:“流动党支部就是我们这些在外党员温暖的家。”
  据统计,白浪社区4个创业者党支部先后帮助500多名乡亲找到了就业岗位,为在外务工群众解决困难问题50多件。湘河镇还利用QQ群、视频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对创业者党支部和流动党员的管理,积极引导流动党员争当服务家乡的信息者、建设家乡的投资者、引进项目的招商者、奉献家乡的爱心者。今年以来,白浪社区外出流动党员就为家乡引进了7个项目,为基础设施建设捐款200多万元,提供了620多条就业信息。3名外出流动党员回乡投资创业,直接带动贫困乡亲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