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清明山下新家园
文章字数:1043
  本报讯(张希锋 侯万辉)4月16日,一场久违的酣畅淋漓的春雨把商州城乡清洗一新,山绿了,天蓝了,空气中到处弥漫着花儿的清香。我们来到清明山脚下的大荆镇移民搬迁集中安置点,一幅亮丽的画卷映入眼帘。
  一幢幢六层构架、别致漂亮的移民新居一字排开,与之相配套的文化活动广场、地下管网、道路硬化、园林绿化、太阳能路灯、互联网宽带等公共服务设施也同步建成,加上小区周围原有的镇政府、卫生院、幼儿园、中心小学、大荆中学,置身其中,让人感觉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小城里。
  琴苑小区2号楼1单元的王小良,以前住在大荆镇西峪村二组,交通不便,一家人只靠他在外打工维持生活。2014年搬进小区入住后,他利用商住两用的便利条件,在自己家里开起了饭馆,收入也有了保障,“从交通不便的西峪村搬来住进了新楼房,条件好多了,上网的宽带也拉上了,这样的好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面对搬迁带来的新生活,王小良发自内心感到很幸福。
  与王小良家是邻居的东峪村的王高鹏,在小区里开了个便民小超市。他为人厚道,又热情,生意很红火,“想不到我们也能住上这宽敞明亮的新房子,真正的好日子才开头。”王高鹏一边招呼生意,一边跟我们谈开了他的致富经。
  据大荆镇移民办干部郭小强介绍,集中安置点于2012年10月启动建设,是商州区着力打造的千户大点。截至目前,累计完成投入资金2亿多元,建成了6个小区21栋约10万平方米的多层安置房,已安置搬迁群众891户3120人。即将开工建设的1号小区规划建设310户,搬迁1085人。大荆镇移民新区紧临农贸市场、荆河工业园,还配套建设了100多套门面房,以方便移民群众创业就业。
  回忆起当时动员群众搬迁的场景,郭小强说:“党的富民政策好了,现在大伙儿都住进了新房,山里的地也全部退耕还林,群众还领到了补助;平地都栽上了当归、黄芪等中药材,富余劳力打工挣钱,这里条件样样好,住得舒坦,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现在群众也没有了当初搬迁时的顾虑了。”
  挪出“穷窝”,关键还要能拔掉“穷根”。为了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在确保群众住得舒心的基础上,大荆镇在搬迁群众中广泛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鼓励和扶持群众发展蔬菜、养殖、苗圃、烤烟、药材等特色产业,引进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引导群众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服务业和妇女手工编织、刺绣等,安排富余劳力到企业务工或输送到外地打工,为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
  青山绿水新家园,殷殷关爱暖民心。陕南移民搬迁工程极大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了群众精准脱贫的步伐,托起了群众的安居幸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