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供销扶贫做强栗乡产业链
文章字数:1218
  本报讯(记者 赵有良 马泽平)暮春时节,栗乡镇安农人倍忙。田地里农民或栽种瓜秧,或耕作除草,或浇灌施肥。达仁镇枫坪村章晋军夫妻俩正在晾晒刚洗过的蚕具,谈起加入蚕桑合作社的事,他一边忙活一边介绍说:“那好处多了,我刚栽种的9亩5000株桑苗都是免费给的,合作社还提供蚕苗和回收订单,让我们只专心把蚕养好就行了。”在章晋军看来,以前自己育蚕苗孵化率低,经常出现有桑叶无蚕苗的问题,现在他不愁育、不愁卖,只管养就行了。
  地处秦岭南麓的镇安县,蚕桑曾是当地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但由于市场不稳定、蚕农蚕苗孵化技术欠缺等一些问题,蚕桑业发展比较缓慢。在精准扶贫中,镇安县创新开展了移民搬迁、金融扶贫、千百万产业工程等一系列扶贫行动。在新一轮的脱贫攻坚战中,他们聚焦“产业脱贫一批”目标,借助全省供销综合改革试点县的机遇,充分发挥供销服务体系长期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创新供销扶贫模式,大力发展基层专业合作社组织,创建供销园区,建立“供销e家”流通网络平台,为特色农产品和大市场间架起流通的桥梁,以新型合作社组织带领贫困户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新篇章。
  庙沟镇五一村的镇安绿缘蚕桑专业合作社是镇安供销合作社扶持的第一家蚕桑合作社,在县社的扶持下,合作社建起了12间标准化小蚕共育室,一年三季可孵化1000张小蚕苗,目前注册社员356户,其中67户都是贫困群众。这几天绿缘合作社理事长侯佑斌正忙着组织社员给小蚕共育室进行消毒作业,再过上十天,合作社就要开始一年的养蚕忙季。侯佑斌对记者说:“合作社流转土地建成了50亩的密植桑园基地,实现了选茧—烘烤—副产品深加工一条龙的产业链,产品蚕丝被、蚕沙枕头、鲜蚕蛹畅销省内外,年总收入达到130多万。”
  看着镇安各镇办大力发展蚕桑产业,百盛缫丝公司总经理赵军民喜上眉梢。百盛缫丝是镇安供销集团组建并捆股入驻供销产业园区的企业,由于原料不足,公司现在只能维持一年3个月800绪的生产任务。“现在国外市场一吨丝33万,我们干看没货。按照目前蚕桑产业发展情况,再过两年基本能满负荷生产,企业发展的同时还可以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致富。”赵军民充满期望地说。
  为了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创新扶贫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户扩大产业规模,拓展农民就业渠道,镇安县依托组建的镇安供销集团,创办供销产业园,将百盛缫丝、盛华茶叶、天地源果蔬配送等10多家公司纳入供销企业集团,目前围绕蚕桑、板栗、茶叶、魔芋等地域性特色产业,领办各类专业合作社26个,创办协会10个,带动贫困户5.8万户。“为了发挥行业优势,让城乡产业供销两旺的局面早日形成,我们正建设镇安“供销e家”,将和中华全国“供销e家”联网,在全县15个镇办建起智慧超市,在71个集中搬迁点建成100个产供销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社,实现一网多用、城乡互动、双向流通的农村现代流通体系。”镇安县供销合作社主任庞正文表示,“十三五”期间,将通过重点创办省级供销扶贫产业示范园,整合10家供销龙头企业,吸纳千户贫困户,实现带动万人稳步脱贫的目标。(相关详细报道见第五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