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杨地镇六种模式推进精准脱贫
文章字数:853
  本报讯(毛仪惠)山阳县杨地镇依靠自然资源禀赋,精准施策,狠抓落实,推进精准脱贫。
  实行“驻村部门+干部+贫困户”扶贫模式,确保精准对接。统战部、工业园区等8个县直部门、中省驻山单位117名干部职工对8个村946户贫困户无缝对接,全面落实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包扶机制,实行双向承诺,贫困户不脱贫干部不脱钩。
  采取“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确保贫困户增收。利用包扶单位工业园区平台,以各村合作社(协会)为带动、以产业基地为载体、以贫困户为单元,鼓励贫困户入社或者加入协会捆绑发展,互动双赢。工业园区每年列入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用于精准扶贫,并协调城投公司贷款30万元给狮子村远翔红油香椿专业合作社拉回种苗20万株,吸纳12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利用园区优势提供贫困户就业岗位100个,培训上岗、就业脱贫。福林牧业公司、军常养殖专业合作社、白马松子专业合作社、东山魔芋专业合作社、陕南生态黑猪养殖协会等1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吸纳130余户贫困户,促进农民增收。
  推行“产业大户+贫困户”扶贫模式,形成示范引领。通过产业大户结对帮扶,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致富增收。西山村毛全胜种植白芨、柴胡等中药材15亩,狮子村陈敬银种植白芨、连翘等药材12亩,海螺宫村何德富种植猪苓5亩,带动周围贫困户种植药材,效益日益凸显。
  实行“能人+贫困户”扶贫模式,发挥能人带动作用。金盆村致富能人刘宝明依托自己创办的永明、福金公司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普通群众参股分红,成为能人带富的典型。
  推行“电商+企业+贫困户”扶贫模式,确保增收脱贫。将贫困户的农特产品、手工艺品通过电商网络,拓宽销售渠道。“白马乌洋芋”“白马松子”“杨地柿子酒”“月亮湾手链”等产品逐渐成为“杨地品牌”的电商产品。
  创新“旅游+贫困户”扶贫模式,发展第三产业。依托国家级3A级景区月亮洞、天蓬山寨和海螺宫的旅游资源,政府组织金盆、合河、龙潭、双岭、白马等村贫困户进行农家乐厨艺培训,精心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农家乐30余户,发展针织、手工艺示范户10余户,景区解决贫困户就业22人,加快精准脱贫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