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初访何家店扶贫户
文章字数:1047
  知道何家店村已经有一阵了,还未曾一睹她的芳容。
  车子在路上飞快的奔驰着,窗外四月的天气,景色明媚,桃红柳绿,芳香扑鼻,清新的空气让我们这些久居办公室的人们,恨不得张大嘴巴,多吸两口。
  穿高山,越峡谷,车子沿着山势,来来回回的在山间打转,溪谷间的潺潺流水,飞入眼底,又消失在山崖后。约莫行驶半个多小时,进入村委会院子,还没有停稳,一行几人就迫不及待的下了车。
  干净、整洁,是这个村委会给我的第一印象。从外观上看,这个深居山间的两层楼房,整整齐齐,虽然已经是周五,但是院子依然是人来人往,办事的群众多,来村里走访调研的人也多。来到村委会脱贫攻坚办公室,墙上红白相间的展板将村贫困户情况一一展现,在浅白色的何家店村地图上,贫苦户所住的村组被详细的标注出来,红色的箭头,标明了贫苦户的姓名和脱贫的时间。展板旁边有一台一人高的触屏电脑,用图片翔实展示着何家店村村情及三年规划。贫苦户的信息,尤为详细,姓名、性别、家庭人口、身份证号码、强农惠农“一折通”的卡号等基本信息、致贫原因、脱贫计划以及应采取的一些措施,全都被录入。近几年,何家店村修梯田、建水坝,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使穷山恶水变成了宜居宜游的人间乐土,兴产业、谋致富,使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按照包村领导的安排,我们从村委会出发,去包抓的贫苦户家走访。沿着弯曲的山路直上,水泥路一直把我们带到了沟垴,沟中就十多户群众,三三两两分散居住在长约十余里的沟里,沟里空间狭窄,宽不过二十米,大部分群众居住的都是破旧的土坯房,只有几户房子还算比较新,在家的,不是老人就是小孩,六十多岁的占了多数,三四十岁的壮小伙倒还不少,大部分长居在家,照看小孩、老人。通过和贫苦户座谈交流,我们发现这些贫苦户共有的特点:一是缺文化,在当地,有初中、高中文化的人基本算是有知识的人,小学文化或者不识字的占了多数;二是环境差,典型的穷山恶水,缺少土地,林地多,所谓的坡地不过就是在山上开荒挖出的土地。这几年,吃穿基本自足,但无余粮养鸡、猪;第三,就是产业少,山茱萸、天麻,基本家家都有,但就是量少,加之价格波动较大,每年收入有限;第四,就是因病、因灾、因学致贫现象十分突出,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虽然这几年国家一直提倡移民搬迁,但是,现实问题是能搬走的基本都是比较富裕的,或老人节衣缩食攒下钱买了房让儿女搬走的,留下的,基本就是搬不起的。自己没有钱、也没有能力,只能永远的留在这里,终其一生。这一部分,就是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也是包扶干部要想办法尽力解决的问题。(李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