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第一书记”帮扶记
孙传卿 记者 王涛
文章字数:1139
  他用脚步走遍每个贫困户家庭,他用双手描绘整个村子脱贫愿景,他用心解决每一个发展难题,他用智探索一条符合包扶村脱贫的门路。他,就是商南县纪委监察局派驻青山镇马蹄店村“第一书记”邱新华。
  2014年全市“双包双促”精准扶贫攻坚行动启动后,商南县纪委监察局被确定为马蹄店村包扶单位。踏实肯干、谦逊和蔼的邱新华被选派到该村做起了联络员,2015年他被确定为包村“第一书记”。自此,已知天命的邱新华和村干部一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我从农村来,对农村有感情、有想法,农村工作没有诀窍,就是腿勤、手勤、脑勤、嘴勤。”54岁的邱新华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为真实了解村子发展状况,掌握全村第一手资料,从2014年7月起,他和同事李荣林、王军带上被褥和灶具,常年驻守在马蹄店村。为精准识别和摸清贫困人口,邱新华和同事们连续十余天奋战在一线,不曾回过一次家。他们挨家挨户走访群众,逐项填写家庭情况登记表,通过个人申请、村组评议、张榜公示、镇村审核,最终确定70户贫困户199人。还将全村的基本情况、产业布局和可开发利用的资源进行汇总,撰写调研报告。
  2014年夏季干旱,即将灌浆的小麦面临减产,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邱新华向上级反映后,县纪委挤出办公经费8万元,组织干部捐款2万元,为十组、十一组村民修建了水窖,铺设自来水管网3000米,及时解决了群众饮水问题。地处深山沟的十一组没有通组路,一直以来50多户群众购买生活用品、贩卖山货靠手提肩扛,出行成为大难题。邱新华知晓后,和同事一起,一边争取项目资金,一边和技术员规划线路,发动群众投工投劳。为了安抚征地群众,保障施工环境,他磨破嘴皮做解释工作,并白天连着晚上干,在最短时间内修通了一条长2.5公里的砂石路。
  脱贫攻坚,产业是主打牌。邱新华积极发动群众发展特色养殖种植,并利用自身人脉积极引进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法发展高山茶园和茶叶加工厂,吸纳8户贫困户以土地流转、劳动力入股等方式参与。
  在村里时间长了,邱新华发现,马蹄店村中的千年尧夫柳和油用牡丹、有机茶园组合起来就是一幅山水画,发展乡村生态休闲观光游和打造特色农家乐大有可为。于是,他向领导请示,找人搞规划。在尧夫柳周围修建了廊架、六角亭,清淤整治村部河道320米,硬化河床、美化河堤,改变了过去的脏乱差环境。他又利用春季有利时机,发动群众栽种白蜡树500棵,绿化通村水泥路4.3公里;协调资金8.2万元,新建村部厨房餐厅,解决村干部吃饭难问题;刷新村部70平方米墙面,改善办公环境,塑造对外新形象。
  “群众的所思所盼就是我工作的方向,田间地头和农家小院就是我的办公场所。”这是邱新华在民情日记本上写的一句话。驻村以来,他骑上自行车,走遍了每个村民小组的沟沟岔岔,他用脚步丈量民情、感知民苦,用劳累与快乐的交响曲谱写了一位包村干部的赤子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