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4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千峰万岫走商城 金凤山高旧有名
——《大云寺保护规划(草案)》
文章字数:3621

  商洛大云寺保护规划总图——近期
  商洛大云寺分期建设规划图

  商洛大云寺保护管理现状图
  商洛大云寺周边建设评估图

  编者按:全国著名佛教名刹、商州“八景十观”之一的大云寺保护规划草案在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下,已经完成。为进一步征求各方意见,特在《商洛日报》公示,以飨读者。
  1、规划专家欢迎有识之士对本规划草案建言献策,具体建议请标明真实姓名和联系方式,发至邮箱sldysgh@163.com,以便联系。
  2、对大云寺保护范围提出修改意见者,请附上中、省出台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条文,以便有所遵循。
  3、对大云寺内部景观提出建议者,请阐述此建议的历史和文化依据。
  一、规划背景:大云寺现存文物建筑为明建清修,是商洛市区唯一保存较为完整的寺庙建筑。1992年4月20日,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西街旧城改造已现雏形,大云寺古建与周边环境不相协调。2015年7月,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搞好大云寺保护规划。为了全面保护大云寺,促进文物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三、法律依据:《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编制要求》《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原则》《商洛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批转省文物事业管理局关于划定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的报告的通知》。
  四、大云寺历史环境:据《直隶商州总志》《商洛市志》记载:唐宋时期,商州西街、东街已成规模,并建有街道和城门。明清时期,商州街巷分布完整,道路整齐,东西正街是城市主要干道,干道与南门至商山祠之间的上街交叉形成十字街,将旧城一分为四。州属、考院、城隍庙、大云寺、玄王庙、明堂等主要建筑对称分布于四等分中,各区中还有自成体系的井字形道路。
  据考证,明代之前,商洛大云寺分为上寺、中寺和下寺。上寺建于金凤山坡跟(现市委家属院11号楼),中寺即现在的大云寺,下寺地址无考。
  五、历史沿革:据《大清一统志》《续修商志》等文献记载,商洛大云寺年代可追溯到唐代,旧称西岩院。
  唐武宗李炎笃信道教,反对佛教,唐会昌五年(845年)诏令废除天下下州全部寺院。商州地方官改大云寺为“西岩院”,使大云寺得以幸存。
  元代至正年间,地方对大云寺进行大修,因大殿山墙每块砖上都烧制有“大云寺”标记,遂恢复大云寺旧名。
  明代大云寺遭毁损。明末农民起义军李自成破商州,曾在此驻扎。
  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重建,仍号“大云寺”。光绪三年(1877年)商州知州李素募捐银钱扩建大云寺,因离任而使工程搁置。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知州焦云龙筹措银两,举全州之力完成大云寺全部工程。
  民国时期,大云寺为国民党商州地方法院占用。
  1949年6月,大云寺由商洛军分区接管,作为军区教导队营房。
  1993年6月30日,兰州军区后勤部将大云寺移交给商洛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管理。
  2001年至今,大云寺由商洛博物馆管理。
  六、价值评估
  建筑价值:大云寺是商洛千余年历史变迁的见证。古建主体虽经多个朝代修建而成,但仍保留着原有建筑特点和形制,具有重要历史建筑价值。
  历史价值:大云寺兴衰,与《大云经》、武则天兴佛称帝、李炎崇道灭佛,有着密切关系,为中国佛教史及史学研究提供了实证。
  艺术价值:大云寺建筑木构件上雕刻的纹饰,各殿山墙及檐墙上绘制的佛教壁画,为研究艺术史提供了实例。
  科学价值:大云寺整体结构布局、建筑材料、建筑造型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与当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相适应的生态保护理念,对现代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指导意义。
  文化价值:大云寺是商洛重要的文化遗产,是商洛古城的重要体现,是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很高的文物文化价值。
  同时,商洛大云寺是全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大云寺,是著名的佛教遗址,其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寺庙建筑遗存反映了诸多文化信息。
  社会价值:大云寺作为珍贵的文化资源,是提升广大市民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是普及地方历史文化知识、是提高商洛地方文化影响力的最佳窗口,对于促进商洛发展,展示商洛形象具有重要价值。
  七、规划原则:依法保护原则,科学保护原则,以人为本原则,遗址保护与生态环境相协调原则。
  八、保护区划:保护区划依据陕政发[1992]35号文件和《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划定原则》划定保护区划,明确保护区划四至的地标地物,给出控制点坐标,明确保护工作范围。
  1.保护范围:东至规划路(原陆扬巷)东侧沿街商业建筑立面,距离大云寺东围墙约24米;南至大云寺南围墙外50米;西至工农路西侧沿街建筑立面,距离大云寺西围墙约40米,北至西背街北侧建筑外立面,距离大云寺北围墙约45米,保护范围总面积约为24000平方米。
  2.建设控制地带:东至规划路东商铺东道沿线(西街改造高层西道沿线);西至工农路西第四排建筑分界线;北至西背街以北第四排建筑北分界;南至莲湖公园北湖岸线,距离大云寺南围墙约110米,建筑控制地带面积79152平方米。
  九、环境规划:
  1.拆除大云寺院内临街围墙,建设通透性临街围墙;整治院内杂乱环境,规划临街绿化区,增加城市绿化带,提升城市品位;拆除大云寺院内与古建不协调的建筑,打造大云寺兴衰、大云寺与武则天、大云寺佛文化核心景观区。
  2.按照中国文化传统,大门南移,建设符合消防要求的大门;沿陆扬巷建设一排与大云寺古建风格相同的仿古建筑,近期作为博物馆库房、展厅、报告厅和办公用房,中期作为大云寺文物管理所、大云寺佛文化研究会、佛文化展厅和讲经堂。沿西背街建设一排仿古建筑,作为武则天纪念堂、大云寺兴衰陈列大厅。在大云寺东侧增设一个消防通道。
  3.将大云寺保护区内陆扬巷以西、工农路以东、西背街以南、西街以北的保护区纳入大云寺寺院范围,将曲折的大云寺围墙划直,在南侧入口设立大云寺游客服务中心。
  对大云寺东、南两侧违法商业建筑,规划近期内进行高度削减和立面改造,中远期内将其拆除,完全恢复大云寺历史风貌。
  4.对于紧邻大云寺周边的建筑物,进行建筑立面装饰改造和必要的建筑屋顶整修,使其符合大云寺建筑风格。
  5.对紧邻大云寺周边城市主干道或支路中环境不佳的地段,增加乔木绿化,完善街道景观,使其符合大云寺历史文化氛围。
  6.改造大云寺山门南入口,在入口对面增加大云寺照壁,突出大云寺文化和形象。在大云寺南广场设置大云寺寺院景观延伸轴线,形成大云寺与莲湖公园路径联系的视觉通廊。
  7.近期将商洛博物馆移至东侧仿古建筑,中期将博物馆迁出,成立大云寺文管所和大云寺佛文化研究会。
  十、景观规划
  1.以彰显大云寺历史文化和风貌为目标,以延续大云寺历史文脉为原则,挖掘大云寺文化内涵,塑造具有历史文化氛围和地方文化底蕴的空间环境。
  2.塑造环境宜人、优美舒适、道路便捷的城市活动空间,满足本地市民和外地游客在参观文物古迹的同时,可以进行休闲活动。
  3.对大云寺内进行文化景观塑造,增设花坛、绿篱、园林、莲池、雕塑墙,形成完整的、系统的绿化系统和文化景观系统。
  4.延续大云寺古建轴线,使之与莲湖公园形成一条开阔的景观视线通廊。景观通廊力求简洁清楚,列状竖列,块状植坛。
  5.提升大云寺内、外绿化景观观赏性。寺内种植适宜于寺庙的树种,选择树种,尽量选不同的季节开花的树种。周边道路绿化,不同等级的道路种植不同的植物,绿篱为主,等距离点缀乔木,使大云寺保护区内绿地率大幅度提升,以增加城市品位。
  十一、展示规划
  1.展示目标:尊重历史真实,挖掘文化内涵,采用多种手段,保证展示效果。充分展示大云寺遗存本体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提高公众对大云寺文化内涵、历史格局、科学设计、艺术构造等方面的认识。
  2.展示主题:武则天与大云寺兴衰:以武则天当政大兴大云寺、唐武宗崇道灭佛为背景,通过雕塑群展示大云寺兴衰历史;佛文化:通过商洛大云寺兴建、焚毁、重建、修复、保护历程,展示大云寺佛文化发展历程。
  3.展示方式:原状展示、标示展示、陈列展示、多媒体展示、文化创意产品展示。
  十二、展示内容
  1.原状展示内容:对天王殿(山门)、大雄宝殿(前殿)、大士殿(中殿)、后殿实施本体保护、技术加固和周边环境整治后,进行原状展示,以展现大云寺古建的原真性。
  2.陈列展示内容:在大云寺东侧和北侧建设陈列展厅,内部以展廊连接,通过文物、沙盘、地图、多媒体、图片文字等形式进行展示,并利用展厅和报告厅定期开展临时展览和历史文化知识讲座。
  3.特色展示内容:将大云寺院内划为历史文化展示区、寺庙园林展示区、佛文化展示区、武则天与大云寺兴衰展示区、入口展示区。
  十三、展示路线
  1.展示路线一(主要展示路线):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大士殿——后殿——佛文化展厅。
  2.展示路线二(主要展示路线):门楼(游客服务中心)——棂星门——浮雕墙——武则天纪念堂。
  3.展示路线三(次要展示路线):天王殿——钟亭——东廊亭——报告厅——展厅——安乐厅——讲经阁。
  4.展示路线四(次要展示路线):天王殿——鼓亭——武则天纪念堂——佛文化展厅。
  十四、规划分期
  1.近期:2016-2020年
  2.中期:2021-2025年
  3.远期:2026-2030年
  (商洛市博物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