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6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退休教师的“大发明”
文/图 记者 方方 杨鑫
文章字数:1396
  刘勇和他的风波发电轮模型
  刘勇的家里摆满了准备在风压梁上建风波发电轮的材料

  “我想让家乡的天更蓝水更清,没有雾霾尘埃,经过几年的研究终于发明出了“风波发电轮。”这是家住商州区夜村镇何源村七组的62岁退休教师刘勇说的话。刘勇是当地有名的发明家,至今已发明出百余件产品,部分产品已获得了专利。
  受父影响尽其所长
  刘勇的父亲喜好毛笔字、画山水画,受父亲的影响,他不但喜欢画画还爱做手工,从小学四年级开始,每次到了手工课,他便会做出各种好看好玩的作品,连老师也会称赞其与众不同。十二三岁时,他经常会做一些形态各异的泥塑,或将木头雕刻成动物的形态。1979年从丹凤师范学校毕业后,他先后在当地的联通小学、涝峪小学、沙峪小学教书。那个年代,师资有限,他几乎要代所有的课,而学校基本没教具,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动手,设计出了许多教具。他设计出的多用计算机盒、动画式教具等深受学生们的喜爱。不仅如此,刘勇还给家里做了很多实用的工具及生活用品,用铁皮加上轮子做出了可推动的椅子,用木櫈与铁片、轴轮等零件结合做出了核桃碎壳机、柿饼剥皮机等,其中他设计发明的推拉输送式小麦脱粒机、多功能农用机、多用计算机盒都已获得了专利。
  发明创造源于生活
  “小时候从《十万个为什么》中得到了一些启发,其中有一篇文章是讲海边风向的物理原理,看了以后我就梦想可以做一个台风消散轮。”刘勇说,2010年,他画出了关于台风消散轮的设计图,并带着他的设计图去西安找相关人士申请专利,对方称单凭设计稿很难审批下来。被退稿的刘勇回到家后,经过两年的摸索,做出了海上风波轮模型,并在2012年获得了专利。“海上风波轮做出以后,我发现它的用途单一,在原基础上又加以改良,做出了亭台楼阁式的‘风波发电轮’模型,并获专利。”在刘勇家的一个房间内记者看到了许多不同的小发明,有手推车、木马等,而“风波发电轮”模型极为显眼。该模型的顶部是用铁皮、塑料管和泡沫做成的,“亭子”顶部可防雨雪。“亭子”被16个导流片紧紧围绕,里面含有每层32个叶片(叶片由厚纸片做成)共5层,其作用是可利用风速更好地接风送风,而它的发电机和电瓶则隐藏在发电轮底部。为了让“亭子”发电,刘勇拿出来一只鸭子式鼓风机,原来,为了整体美观,他将鼓风机包裹在用木头和泡沫做成的“鸭子”体内,插上电源后随着鼓风机给发电轮送风,很快“亭子”里的5层共计160个叶片开始旋转,经过快速旋转发电轮底部的灯也亮了。刘勇介绍说这个产品利用三级以上的风力发电,也可以用波浪发电、海洋草原平原等多风地区进行风力发电,利用风力和波浪作为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可净化空气减少雾霾。
  坚持创新永不放弃
  刘勇的这些发明使他在当地小有名气,家人最开始却无法理解。“父亲为了做这些,经常借书自学,或者跑到木匠那里、电焊工那里看对方怎么做,回家后自己买器材练习,前前后后投入了不少钱。”儿子刘远哲说,2014年父亲退休后更是着了魔,经常画图设计到凌晨三四点,有一次在焊铁櫈子的时候没注意,致使眼睛受伤暂时性失明,眼睛治好后,仍继续他的发明,像这样为了做发明受伤的事情还有很多,家里人都劝他放弃,可他总是说“想做一件事情,就必须去坚持”。后来他的发明获得了专利,看到父亲喜悦的面容,我们才渐渐的理解了父亲。
  “对这些发明倾注了太多感情,我也非常享受这个过程。”刘勇说,退休后他准备拿出几万元将风波发电轮做成实物,放到当地的风压梁山上,净化空气,造福子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