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07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商州探索产业脱贫新模式
文章字数:892
  本报讯(张希锋)商州区健全完善脱贫攻坚机制,积极探索推行“合作社+基地+贫困户”“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贫困户”等产业脱贫模式,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促进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2012年8月建成的麻街镇中流村仙湖生态农业休闲园,共有11个日光温室、6个连栋大棚、10个四拱五膜日光钢架大棚、120个普通日光钢架大棚,年产值500多万元。园区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流转60户贫困户土地120亩,年流转金12万元,户均增收2000元。吸纳130多名当地剩余劳动力务工,其中60多人来自贫困家庭,务工人员年均收入上万元。园区通过代销贫困户种植的蔬菜、让贫困户进园入股当主人、开展贫困户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现已成为脱贫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杨峪河镇银明村发挥产业带动作用,探索出了“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帮扶模式,形成了贫困户生产增收、企业发展互利互赢的格局。结合实施整村推进连片开发项目,银明村投入23万元,栽植2万株良种樱桃、4000株树形二花,72户贫困户直接受益;采取“财政扶持一点、企业拿一点、贫困户出一点”的办法,形成“企业+合作社+农户”产业扶持模式,注册组建了银明村生态养殖合作社,合作社与商洛好兄弟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产供销合同,与农户签订养殖协议,向贫困户提供种鸡和养殖设施,产品由合作社集中收购供给企业。目前,已投入20万元财政资金,吸纳40户贫困群众入社。
  牧护关镇香铺村是省委办公厅和区交通运输局的脱贫攻坚包扶村。通过“四级包扶”,香铺村大力培育种养业、旅游业等多种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基地+贫困户”产业帮扶模式成效显著。香铺村先后投资40万元,建立18个大棚的反季节蘑菇种植基地,去年发展食用菌10万袋,解决了40名贫困户就业问题,每名贫困户当年增收2000多元。今年,基地生产规模扩大到12万袋,带动贫困户28户,解决了50名贫困群众就业。包扶单位还争取到14万元扶贫专项资金,为94户贫困户购买了120头“关中黑猪”和3000只土鸡苗。村上正在筹备成立蘑菇、养猪两个专业合作社,并与陕西映山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强合作,规划5年内投资2亿元,开发建设天然氧吧生态、休闲观光旅游项目,示范带动农民群众稳定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