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绿衣使者”柯富林
15年风雨投递路
文/图 记者 王涛
文章字数:2900

  将每一件包裹准时送到客户手中
  投递路上风雨无阻
  在送邮包的路上,遇到难行地段,群众自发上前帮忙。
  准备出发

  15年前,自第一次踏上邮路开始,无论夏酷冬寒,他每天穿梭在群山峻岭之间;15年来,他骑坏了5辆摩托车,累计行驶60万余公里,为山区群众充当信使;15年里,他把最诚挚的情感留给了沿途的乡里乡亲,被群众亲切地称为“亲人”。他就是商南县乡村邮递员柯富林。
  骑坏了5辆摩托车
  商南,因秦时“商山四皓”中的甪里先生隐居于此而又称鹿城。境内山高水险,群众居住分散。一段时间以来,群众与外界沟通的桥梁就是依靠邮递员。在群众的眼里,邮递员每天总是风风火火地走东家串西家,信息最灵通,受人敬仰。
  2001年,在家务农的柯富林听说了商南邮局招聘乡村邮递员,他报了名。不久,他收到了录聘通知,自此踏上了漫漫邮路,也开始了人生征程。当年,他27岁。柯富林服务的对象是县城郊区,有近6万人口,18个自然村。上班的第一天起,柯富林便找商南地图,白天照着地图边走边问,边把邮件送到客户手中,晚上便坐在灯下,默默背诵着自然村的名字及线路。半年后,他要走的村情、路情都烂熟于心。
  “现在的主路基本上都是水泥路,而以前都是土路、泥巴窝。”时代在变,柯富林的工作环境也在变。但是每天的服务对象、要走的路程没有变。虽然说是每天在县城郊区跑,但是覆盖范围却很广,有时,出门的时候还是大晴天,结果走到半道上开始下雨,再往前走河里就涨了水。2003年的一天,柯富林像往常一样前往黑漆河村送包裹,这条路上他必须要经过一条河。起初,他看着河水不深,结果到了河中间,他的摩托车直往上漂,眼看就要被冲走。“哎,有人吗,帮帮忙!”他大声疾呼。此时,听到喊叫声的对岸村民急忙跑了过来,帮忙把他和摩托车拽了过去。
  一次邮包300斤,每天往返80公里,对柯富林来说,这是雷打不动的。为此,15年间,他骑坏了5辆摩托车。
  为农民带去“外面的世界”
  初见柯富林,他身体瘦小、留着平头、说话语速极快,双眼里透着历尽风霜后的坚毅。工作的15年间,他没有一次怨言、一句牢骚,总是在默默的工作着,用行动阐释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实质。
  平日里,柯富林每天一大早,料理好家务,安顿好两个儿女后,就开始赶往公司装卸、分拣邮件。“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工作生活都是快节奏,要求邮递员必须精通业务,快速、及时、准确地分拣、送达每份邮件,维护客户的利益。”柯富林一边说,一边熟练地分拣着报刊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快递。15年来,柯富林的工作业绩逐年递增,2015年,他个人在邮路上的报刊流转额突破了10万元,在全县同类邮递员中名列第一。在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一份报刊的投递工作的同时,能够深入学习邮政业务和报刊、杂志征订目录和类别,主动将致富、学习、健康等报刊推介给不同需求的客户。每年报刊征订时,遇到留守的孩子和老人无钱订阅所需要的报刊杂志时,他便会主动垫付报刊订阅款,每年垫付资金达到1万多元。因为他的真诚,用户不但最终偿还了他垫付的报刊款,还踊跃找他订报。
  每当他遇到地址不详的邮件,柯富林不是草草退回,而是细心观察邮件的外包装,结合所负责村庄地址特点,来判断收件人的地址。一次,遇到一封地址不详又无寄件人电话的特快专递邮件,他发现收件人电话号码少一位数。按规定可以退回了,但他仔细分析了号码的特点,发现号码估计是在第五位上少了“9”,他尝试拨打了过去,果然联系到了收件人。就这样,将本应退回的邮件送到了收件人的手中,一封无着邮件却被“救活”了。每次遇到一封封无着邮件,他总是要尝试多种方法、走访多家用户打听,尽力为邮件找到“主人”才肯善罢甘休。
  “宁肯自己吃点苦,也不耽误群众的书报和信件”是柯富林的工作信条。每当漫天大雨,道路泥泞,群众在家赋闲之时,柯富林总是要戴好雨披,用塑料布包好装满报刊和邮件的邮包,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冒着风雨送信。有时,人们见他满身污泥,劝他留下一部分报纸刊物,下次再送。他笑着说:“不行啊,留下就得耽误两天。下雨天,正是在家看书读报的好时候。”就这样,在柯富林的邮路上,当地群众能够准时准点的收到各类报刊和邮件。当地群众开玩笑的说:“有时都不用看表,只要看到柯富林,就知道现在大致几点了。”
  爱撒邮路
  商南县城四周环山,当地山区群众家里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孩子,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在投递的过程中,柯富林深深体会到山区农民生活的不易,除了做好本职工作,他尽力帮助这里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
  家住曹营稻田坪村的失孤老人王启海,年老多病,行动不便,老人的生活用品全部由他代购,他视老人为自己的老人一样的照顾。2013年11月的一天,他送递邮件路过老人家,发现老人生病在床,便骑行30多公里,返回县城买来药品,之后他每日经过,都要进门看看老人的情况,在他的细心帮助下,老人渐渐康复起来了。时间长了,老人就当他是亲生儿子一样,有事便给他打电话,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
  2015年,他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1000多元为张家港小学幼儿园留守儿童订阅儿童报刊,并给贫困孩子购买书包。
  15年来,柯富林每次出班,他的摩托车上总是装满了各类的东西,前面放的是报刊邮件,后面载的是为山区农民捎的生活用品,有时路上遇到老人和孩子,他还尽量将其捎一程;群众戏称他是“移动爱心服务站”;归班时,摩托上载的是客户委托他转交、邮寄的邮件,身上装的是下次要给老乡捎东西的清单。
  每当踏上这条邮路、带着沉甸甸的邮件、捎上老乡的嘱托时,柯富林的心里自然而然就会产生一种自豪感、责任感和满足感,他知道自己的生命与这条邮路已深深融在一起了!
  商洛好人
  “回想这么多年来,老百姓给了我很多的关心和帮助,而我能做到的,充其量也就是邮路上的一个‘运输员’,我没有理由畏惧困难,只能用真情回报乡亲!”15年间,柯富林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7年的一天,柯富林像往常一样骑着摩托车前往索浴河送包裹。突然,眼前的路上红色一片,他立即刹车,仔细一看,地上散落的全是人民币。柯富林赶紧将车子停放在路边,开始捡钱。此时,后面也来了几辆摩托车,众人都加入了捡钱的行列。柯富林对众人说道:“大家不要抢,我们将钱捡起来整理一下,看能不能找到丢钱的人。”经过一番清点,有几千元,还有几百吨水泥票。在路边的一个钱夹子里,有人找到了失主的电话。原来,失主着急去水泥厂购买水泥,骑车时将钱夹子放在上衣兜里,被风吹掉落了,正在着急,柯富林的电话就来了。
  2006年的一天,柯富林一个人正在投递室分拣包裹,当他抬起头来时发现桌子上有一个包,透过缝隙,他看到里面全是百元钞票。见此情况,他意识到一定是刚才哪位顾客来取包裹时遗落了。他赶紧找来两位同事,对包里面的钱物仔细清点,共同等待失主前来认领,半个小时以后,主人回来,经过核对确认无误,失主拿回了钱包。
  “不是我的,拿着心里不自在。”像这样的事情,柯富林每年都会遇上好几次,面对金钱的诱惑,他从不动摇。凭着高尚的人品和勤劳能干,2015年,经过民主测评和网络投票,柯富林被评为“商洛好人”。对此,他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
  一个人,一辆车,15年的跋涉、15年的坚守,柯富林付出的不仅是汗水,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用青春年华坚守忠诚,他以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名乡村邮递员“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道德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