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5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1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陕西好人”张当存
记者 吉文艳 王倩
文章字数:4629
  张当存在厨房炒菜
  亲切朴实的笑脸、精致可口的农家饭菜引起在座顾客的交口称赞。
  张当存一家

  虎山脚下、丹江南岸的丹凤县棣花镇万湾村,早熟的大樱桃刚换上红艳艳的新装,青苹果与梅李比赛着谁先快快长大,路旁的垂柳与地里修剪整齐的葡萄藤努力地吐露着绿叶,到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清清丹江水,锦绣老虎山。三岭一沟一河川,块块农田平展展。春来梅子香,川道苹果甜。龙凤清泉唱,农家鸡撒欢。梅园新村农家乐,幸福歌声一串串……”一座干净整洁的农家院子里,用《敢叫日用换新天》调子填词的歌谣从窗户缓缓飘出,让人不由为眼前简单朴实却充满幸福的农家生活充满向往。唱歌的是万湾有名的农家乐“贾家农家乐”女主人张当存,此刻正忙着为中午前来吃饭的客人准备吃食。2006年,张当存在全村带头开办农家乐,多年来她一直坚持勤劳致富、诚信经营,不仅把农家饭菜做得在市、县出了名,就连外市、外省甚至外国人吃了都赞不绝口,成了远近闻名的农家乐老板,人人夸她是个勤劳能干、诚实守信的女强人,她先后被评为“丹凤好人”、丹凤县第二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商洛市第四届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她创办的贾家农家乐也被评为2015年度首批“全国金牌农家乐”荣誉称号。日前,她的名字又登上了今年3-4月份的“陕西好人榜”。
  倾其所有办农家乐
  张当存今年53岁,原是西沟垴的一个普通农家妇女。2004年7月的一天,一场突如其来的滑坡将住房冲塌,在村组干部的协调下,一家人搬到了西沟口。“刚来时,日子过得非常艰苦,一家子没地方落脚,就临时搭了个草棚勉强住下。”张当存回忆,草棚冬冷夏热,一下雨简直没办法住,就下定决心盖一座结实的房子,于是自己拉石头、背水泥,贷了6万元,终于盖起了4间平房。
  人常说,安居乐业,一家人是安顿下来了,但接下来的生活该怎么办?一年到头挣的钱还不够还盖房时贷款的利息,张当存愁得夜夜睡不着觉。好不容易捱过了两年,2006年村里搞新农村建设,号召群众办农家乐,还特邀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博士团来到村里做新农村建设规划。这本是一件好事,却给当时的张当存带来了极大的“烦恼”:“镇上的张孝义书记天天上门催我,要我办农家乐,可我想着我们没有一点存款不说,还欠那么多外债,万一农家乐办起来了却没人来吃,岂不是要赔个底儿掉?思来想去不敢办,我们简直成了‘仇人’。”张当存说,实在招架不住了,便抱着开开眼界的心思,跟着镇上的领导到铁峪铺镇马蜂沟的农家乐去参观。没想到这一参观,张当存的观念发生了转变:“那偏僻的小山沟,生意竟然那么红火,那些土豆丝呀、炒腊肉啊好简单,农家人谁不会做啊?”从铁峪铺参观回来,张当存就和丈夫商量,横竖是个穷,不如试一试。于是,夫妻俩忍痛割爱,将喂的两头猪卖了2000元,咬着牙花1200元买了一个冰柜,剩下的800元钱买了两张桌子、16个凳子,在村里人惊讶与怀疑的目光注视下,贾家农家乐就这样开张了。
  农家乐是开张了,可不知怎么回事,一来客人,张当存就吓得两腿打颤,不知道怎么招呼顾客,账也不知道怎么算了。幸好镇上、村上还有县上的各级领导总是把一拨拨客人往这里带,给了张当存锻炼适应的机会。“把人‘逼’得没有办法么,只好咬着牙坚持下去,慢慢也就有了经验,习惯了待客,也就自然多了。”张当存道,在全家人坚持不懈的努力下,生意慢慢有了起色。张当存的丈夫贾秀军介绍道:“后来我们家分工了,当存炒热菜,女儿调凉菜,我管烙馍,女婿管记账买菜,大家都夸我们的饭菜可口,客人越来越多,每天都是十几桌,有一天我烙了62个锅盔,全卖空了。这几年还先后来过5批外国客人,韩国、美国、日本、法国的国际友人都来我家吃过饭呢!”
  诚信经营美名扬
  生意虽然有了起色,可张当存却并没有赚到多少钱。开张几个月下来,磨掉了两年辛辛苦苦攒下的麦子,吃掉了4000斤面,一盘账才收回了136元。“你这是姜子牙卖面呢,不算账。”丈夫贾秀军道。面对丈夫善意的埋怨,张当存并没有灰心丧气,想着权当是赔本赚吆喝吧。有一次,西安一家旅行社一次来了90多个教授,定菜时硬将每桌菜的价格比预定时压低了15块钱。张当存的儿女们一听就不干啦,“咱这利润本来就低,再少收15块不就等于白干了吗?”张当存心里也别扭呀,可反过来一想,人家外地人来丹凤一趟容易吗?自己少挣点钱是小事,要是因此而影响了丹凤旅游事业的发展,那可是大事。没有丹凤旅游业的支撑,就没有我们这些农家乐的兴盛。想到这,张当存就说服了孩子们,依然热情地接待了这群游客。没想到事情转眼间就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饭菜是赔了,但家里和周围商店的丹凤特产——葡萄酒全卖空了,加上杏子、梅子等水杂果,一顿饭算下来居然还挣了500多元。也许正是开始时不计成本赢得了人气,也许是农家人厚道朴实的待客态度赢得了人心,加上张当存炒菜时从不使用味精、鸡精、白糖,更别说其他乱七八糟的调味料和添加剂,因而保持了饭菜的原汁原味,受到顾客的欢迎,张当存的农家乐生意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利润也逐渐丰厚。
  刚开始时,张当存整日忙着做菜,很少顾及客人的反应,后来她就开始留心,看哪些菜老是剩着,撤下桌后她自己品尝,查找原因,有机会她就征询客人的意见,经过一遍一遍的尝试,她的菜越做越好。“客人喜欢吃农家乐,就是想换换口味,吃些地地道道的农家菜。”长期与顾客打交道的张当存摸准了他们的心思,就同家人想方设法地搜寻传统菜的制作方法。为此,她到庾家河、铁峪铺向人讨教,遇上村里做席或是亲戚家行人情,她就跟农村师傅学习制作方法,和他们交流。几年的时间,她学会了高粱丸子、红薯丸子、长命锁等招牌菜,用五谷杂粮制出了棣花莲藕狮子头等自创菜式,受到食客的广泛欢迎。随着开店的历练,张当存手艺越来越好,先后在市、县农家乐厨艺大赛中获奖,“贾家农家乐”这块招牌也成了万湾的代名词。
  贾家农家乐在万湾有了名气,根本不愁没人前来吃饭,到节假日和周末更是一位难求,可张当存依然秉持之前的待客之道,诚恳待客,一视同仁,童叟无欺。张当存常说:“做生意要想长远,就要讲良心、讲诚信。”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她处处为顾客着想,注重食品原料质量:面粉用本村麦子磨面,不掺杂任何增白剂;豆芽自己亲自生产,不放一点生长素;豆腐订购本村专门用浆水点做的豆腐;粉条也是订购本村红薯栽植大户生产的正宗红薯粉条。她从不贪便宜购买地沟油等劣质产品,让大家吃得放心。同时,她家的饭菜定价合理,明码标价,童叟无欺,不论是熟人还是生人、本县人还是外地人,她都一视同仁,诚恳待客,服务周到。于是,一传十,十传百,“贾家农家乐”的口碑越来越好,生意越做越好,不仅本县人带上亲友光顾就餐,而且外地的游客也纷纷慕名而来。
  致富不忘乡邻
  “五彩牌楼休闲亭,垂柳玉兰景观灯,龙泉莲池景连景,环村大道宽又平,跑马射箭传驼铃,采摘园里起歌声,农家乐旺旅游兴,百姓安居颂太平。”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万湾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休闲观光、农事采摘为主的丹凤乡村游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自驾游客,张当存的农家乐生意自然也越来越好,规模越来越大。“目前营业面积已达到400多平方米,日接待量150多人,年纯收入10万元以上,就连雇佣帮厨的留守妇女一年少说也能给家里贴补一万多元。”张当存高兴地说,一到旺季,家里总是日日爆满,许多客人为了在她家吃饭,一等就是几小时。张当存富了,之前说闲话的乡邻傻眼了:“看着当存的生意红火,我们也想办,但不知道咋经营,买了菜吧,害怕没人来折本,不买菜吧,客人来了又没啥吃,加上自己又不太会做,很难有回头客,开农家乐真是难呀!”听到周围群众的这种心理,又深知一人富了不算啥,只有让大伙都跟着赚钱才是好事情的道理,于是她一边鼓励大家大胆办农家乐、克服心理上的恐惧,一边手把手地交给他们做菜的窍道与方法。“一开始都难,你们不要怕,菜就别买了,来客人了就到我家里拿,这样没风险。”张当存对刚开张的农家乐的主人说的这些话,解决了他们在采购中买多买少的难题。不管谁家开办农家乐,张当存总是会放下自家生意去帮忙,乐意现场指导,经常“驻点”下厨,传授秘方,直到把乡亲们教会了为止。在县职教中心的组织下,张当存还多次深入竹林关村等地开展农家乐培训,现场传授厨艺技能,让更多的农家乐主受惠。遇到家里招呼不过来的时候,张当存就会给等候的客人说好话,并主动引导顾客到其他农家乐消费,朴实厚道的农村妇女形象给顾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天,张当存无意间听客人说村里某家农家乐态度生硬,她就记在心上,忙完一天的活,晚上就跑到这家告诉他们,并传授了自己积累下的与客人打交道时的文明用语与经验,这户群众高兴地说:“多亏你来说,要不然我们还不知道怎么把客人得罪了呢!”在张当存的帮助下,不到半年时间,胖嫂、西沟人家、君悦等农家乐都纷纷开张了,慢慢地带动全村50多户开办了农家乐,年收入达500多万元。
  “有人说我傻,放着独家生意不做,偏要给自己弄那么多竞争对手,这不是砸自己的饭碗吗?其实他们不知道,这里的农家乐开得越多,才能吸引更多的顾客前来,正所谓大河水满小河流,我不是在给自己树敌,而是找了更多的帮手啊。”张当存朴素的话语真切地道出了“大家富才是真的富”的道理。通过辛苦打拼,张当存的农家乐越办越红火,外县的领导多次给出优厚的待遇邀请她过去发展,都被她婉言谢绝。她说:“我是丹凤人,应该为家乡做事,为家乡旅游事业发展贡献力量。”如今,张当存不仅有了存款,购置了小车,还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被推选为县党代表、村支部委员。她还先后获得市县巾帼创业标兵、全县厨艺大师、产业状元,先进镇人大代表、计生家庭致富带头人,“全国农村科技致富女能手”、“陕西好人”等荣誉称号!
  拾金不昧道德高
  开办农家乐多年,张当存常遇到顾客把东西遗落在店里的情况,不管捡到多贵重的财物,张当存总能克服诱惑、妥善解决,一次次地向游客们展示出农家妇女朴实厚道的形象,她拾金不昧的行为在当地已被传为佳话。2012年夏天的一天下午,一群韩国游客酒足饭饱后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贾家农家乐,忙碌了一天的主人在收拾桌椅时,发现韩国游客就餐的包间里落下一个皮包。张当存打开皮包,里面有2500元人民币、6张银行卡和一部手机,客人已经走了一个多小时了,而手机里存的联系人全是外文,这可咋办?只能等客人自己来取。第二天早上9时多,客人回来找,看到失而复得的钱包分文未少时,感激得又是翘起大拇指又是连连鞠躬道谢。
  2013年3月的一天晚上,张当存送走最后一拨客人,拖着疲惫的身子打扫卫生时,突然发现地板的砖缝间夹着一条金光闪闪的东西,走近仔细一瞧,才发现居然是一条金项链!张当存想,这一定是客人落下的。已经是半夜了,张当存顾不上休息,挨个拨通了当天客人的订餐电话,终于联系上了金项链的主人——丹凤县尧柏水泥厂的一位女员工。当这位员工夫妻俩从张当存手中接过失而复得的爱情信物时,激动得连连道谢,可张当存却淡淡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2015年6月9日晚,张当存的家人在包间打扫卫生时,发现凳子上有一个黑色皮包,打开看时,里面一沓沓百元大钞和一张张银行卡让在场的人惊呆了,不知如何是好。在该包间就餐的客人并未进行电话预约,也没有人认识,无法联系失主,该咋办?这时张当存立即让家人报警。棣花派出所值班民警马上赶来,经现场查看,皮包里装了近2万元现金、10余张银行卡和一张机动车驾驶证。民警依靠驾驶证上的有效信息,借助公安信息网,迅速掌握了失主的基本情况,经多方打听,终于与失主取得了联系。当晚22时许,失主的朋友赶到万湾农家乐,看到失而复得的皮包,激动不已,对张当存拾金不昧的行为赞不绝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