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
谨防骗子盯上农村留守老人
文章字数:1030
  编辑同志:
  近日回老家参加一亲戚孩子的婚礼,亲耳听到老家几则老人被骗的消息,心里五味杂陈。
  被骗事例一:全某“高息”失巨款。村民全某逾古稀,年轻时还是一位做了近30年的村干部兼村信贷员。今年春季的一天,两个胸前挂有工作标识牌自称是镇信贷员的工作人员,他们带有储户存单、各式各样的工作印鉴等来到全某家一番高谈阔论。迅速将话题转入其工作性质,现在国家遭遇通货紧缩存款难组织,所以不得已下乡组织储户存款,承诺付给高息,年利息可达15%;并在存款的同时先行结算利息。还神秘叨叨地告诉全某,不能将此信息告诉任何人,因为这是信用社内部制定的优惠政策,别人知道了不好。全某倾其所有,将一辈子积攒的3.5万元的存款交给这两位“工作人员”,得到的是提前到手的5250元的利息;问题就是骗子对这5250元的利息都不放过,又将这笔款高息再次“高息吸储”开一张5250元的存单,最后留下787元的利息走人。当全某将此消息告知别人不信才到镇上的信用社查,被告知全部存单都是假的,骗子早已不知去向。
  被骗事例二:明某重金买废品。村民明某早年丧偶,儿子在外打工,女儿出嫁,他一个人在家靠种植中药材和卖粮食攒了点钱。今年春季某天,有两位骗子一前一后造访他家,先是第一个人问起他家有无银元古钱币等古玩,十几分钟后又来一不速之客,两骗子表演起双簧,一个在自己背包中拿出很多古银元声称能值大价钱,单个儿国家收购价达到5000元每枚,还有一个说你有多少我买一些,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不到十几分钟就把村民明某的脑子洗了,他拿出自己积攒的8000元现金,买来5个镀金铁做的“元宝”坐等升值。
  人们常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但在现实生活中,各类形形色色的诈骗分子却将老年人当成“猎物”,设下看起来并不高明的陷阱,却能屡屡得手。老人缘何成了骗子屡屡得手的“香饽饽”?笔者认为,目前农村防抢防盗意识比较浓郁,但防骗意识普遍不强,给骗子以可乘之机之外,主要是许多独居老年人缺乏子女关爱,与家人沟通联系太少,容易上当受骗。为此,笔者建议:一要大力宣传农村防骗知识宣传,尤其不要轻信高存款利息、兜售古玩字画增值和治病强身的中药材等,提高农村留守老人自身防骗意识;二要加大对农村留守老人全方面监管,农村老人要多与家庭成员沟通联系。对上门维修、送货、送礼等身份不能肯定的人员,要查明其身份。三是农村留守老人不要存放大量现金、首饰、存折和其他贵重物品,不要将存单、账号、密码等记在本子上;四是农村留守老人还要守住本分,不要贪图意外之财,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读者 谢云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