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5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土地流转新路子 给力脱贫攻坚战
陈维智 马泽平
文章字数:2444
  沿着镇云大道驱车10公里来到镇安县云盖寺镇岩湾村,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掩映在绿树丛中,山坡上核桃园成片成林,大棚里果蔬绿意盎然,庭前屋后花香四溢。大型机械化喷灌,如同巨龙吐珠洒落在田野里,好一道靓丽美妙的现代农村田园风景。而这一切,与土地流转盘活闲置土地密不可分
  曾获得“镇安象园茶”中国地理标志产品的镇安县,如今又以土地流转为契机,探索实施了“共建共享、援建支持、企业反哺、产业托管”四种成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模式。目前,全县共发生土地流转面积32168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其中农户自发流转8500亩,占流转总量的26.4%。其创新出来的土地流转新路子,不仅盘活了农村土地,而且为当前的脱贫攻坚注入了新的活力。
  共建共享失地农民双收入
  针对农户特别是贫困群众产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产业链条短、技能无保障、市场竞争力弱等实际,镇安县采取企业或合作社流转农民土地,农民失地后被企业或合作社返聘回去务工和管护,从而获取地租和工资双重收益的共建共享型土地流转。永乐街道办事处栗园村位于镇安县城以西3公里,全村有5个村民小组354户1384人,贫困户128户,占36%。该县组织党员干部挨家挨户了解农民是否了解政策、是否愿意流转、怎么流转合适。从中选择了有意向流转土地的61户作为共建共享土地流转对象,一对一结对子,依托优势精准产业,确定了乡村旅游、豆类加工、土法编织等12个家庭单元产业。通过土地流转,将分散的资源统一规划利用,成立了豆制品加工、畜禽养殖、农家乐等5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失地农民依靠流转土地林山收取“租金”、劳务打工“挣钱”、发展产业“增收”,将贫困户联结在产业链上,组建利益共同体,帮助失地农民实现多渠道增收。目前,全县共发展烤烟、茶叶、魔芋等合作社510多个,会员贫困户占比达到60%,建成市级以上产业化龙头企业14个、产业示范村35个、产业大户2500户,带动近万户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援建支持以地持股稳增值
  一直以来,农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是土地流转主体的不对称和相对滞后,只有使土地资产通过制度安排实现资本化的过程,才能充分体现土地普惠和资本分享。
  针对个别农民担心土地流转自身利益受到损失,受资金、技术等困扰,不敢进入二三产业,怕土地流转后失去“保障”等问题。县上推出了企业流转农户土地发展新型产业,发展初期3-5年间,企业付给农户地租并返聘农民回田务工,待产业形成后,企业将农户地租转化为股份,由农户自主经营从中获取收益的土地流转方式,这种援建支持型土地流转已广为群众认可。金凤凰旅游公司流转农户土地发展林果业,农户在果园打工挣钱,五年果园建成有收益后,农户可采取流转果园或以地租入股经营果园,实现产业收益。
  “其实援建支持型土地流转,这款产品主要是农村土地承包权经营权的转让,这在业内尚属第一单。”金凤凰旅游公司负责人这样说。这也意味着在整个援建支持型土地流转过程中,除了公司计划承诺的土地补助外,未来农户收益的路径,主要是依赖农户转股经营和与企业合股运营两条渠道实现的。
  企业反哺流转产权永收益
  “过去全村土地被分割成数百个散小地块承包到户,有的农户一家就有七八块地,大型农机派不上用场,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大面积推广,种植效益不高。”镇安县大坪镇岩屋村党支部书记张晓雪介绍,2015年,该村以“农民入社、集体管理、利益共享、风险村担”的方式,对200亩耕地整体流转给企业发展设施蔬菜,村集体组建合作社集中经营,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然而,土地流转过程并不顺利,村民主要担心流转后土地边界不清、如何就业及种粮补贴发放等问题。为解除农民后顾之忧,合作社在农民承包地上用1米长的水泥桩定界,种粮补贴仍按土地承包权发放到户,留守妇女和老人可在合作社打工。
  企业流转农户土地发展产业,待3-5年后产业成规模,企业无偿返还给农户,农户实现永久收益。盛华茶叶公司流转柴坪镇桃园村400亩土地,每亩租金500元,租期5年,建设标准化茶园,3-5年茶园建成收益后无偿返还给农户,农户在茶园打工户均收入3000元,每亩收入在5000元以上。
  产业托管契约共赢探新路
  产业托管是指以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为依托,农户将合法拥有或具有处置权限的农村土地使用权采取签订托管合同的方式交给运营商,并交纳一定土地托管费用,由公司为农户提供良种、化肥、耕种、灌溉、防虫、除草、防病、收割、收购等服务,农户土地承包经营主体不变、企业投资主体不变、受益主体不变,实现了企业、合作社、农户间互利共赢。
  作为托管方式流转土地,主要是由公司或企业为土地业主提供农业技术服务,继而从中获得托管收益。怎么才能转得农民满意、企业放心,让土地流转真正促进农业规模经营和农民增收?毫无疑问,做好服务、定好政策、形式多样、走好程序成为可推广的新样本。
  茅坪回族镇茅坪村合作社就尝试了土地流转产业托管这一探索,在集中搬迁点建设9000平方米公租大棚和公租圈舍,有意配合国家相关改革政策,将土地流转托管作为产业转型的立足点。村上设立了土地流转服务点,为农民、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咨询,监督流转合同管理的履行,当起了保障流转双方利益的“中间人”。在土地流转价格确定上,5年调整一次合同价款,保证随行就市,有效地解决了分散农户与大市场对接问题。
  在整个托管契约中,农户的收益分为三个部分:每亩流转地年平均租金400元;除去各种土地成本、管理费用等因素,农民可以享受到土地增值净收益的70%;另外,农民还可享受其身份转变之后的打工收入。
  企业或合作社开展的业务都是单家独户的农民“做不了、做不好、做起来不合算”的事情,如合作社经营的种苗繁育、生产资料和农产品流通,不仅产生了合作经济的规模效益,而且直接化解了农民经常面对的假冒伪劣和高价格的风险。
  “镇安传统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结构下,农民在市场经济中始终处于弱势地位,基本没有什么议价能力,同时对市场需求不敏感,对抗风险能力也非常弱。我们创新开展的‘共建共享、援建支持、企业反哺、产业托管’显然既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又让现代农业真正落地生根,更具有竞争力。”看到全县土地流转激发出“三农”发展活力,镇安农业局局长何代瑜感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