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06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十三花”我的思念
李翰儒
文章字数:1219
  已经去世二十多年的表伯,是麻街镇古树塬人,姓魏。虽然他人去了,但过去的那些事时不时浮现在我的脑海里,勾起我的回忆。
  表伯在他们村是一个能人,同时是一个热心人。乡间各种活路都能拿出手,就像盘土炕、盘锅台、砌堰、盖房打土墙等等,这些活路只要给他说一声,或者让他知道谁家需要帮忙时,就会毫不犹豫,自动去帮忙,常常弄得主人家都不好意思。他又有一个特长,就是农村过事时当主厨。那手艺才叫一绝,当地人把表伯戏称“十三花”。听表婶说,表伯做菜的手艺,是黑龙口街道的一位师傅教的。
  那还是表伯二十多岁的时候,黑龙口街道一个亲戚给孙子过满月,他去随份子行情。到亲戚家后,看到厨房的人手不够,师傅忙前忙后不亦乐乎,他就帮忙洗菜切菜,忙着的师傅当时也没有在意,当他把菜倒进炒瓢时,感觉与平时帮厨切的菜有点儿不一样,刀功很到位,这才看见表伯在案板旁帮忙。师傅也没有问什么,只以为是主人家叫来帮忙的。师傅见了主人就问:“你叫帮忙的这个小伙子,我怎么没有见过呢?”主人说:“我没有叫帮忙的,帮忙的都是咱街道的。”
  当主人回头看到表伯的时候,说:“这是我一个亲戚,他咋在这里帮忙呢?”就忙走过去十分歉意地让表伯去坐席。
  表伯答道:“不急,这里菜还多着呢!再帮一会儿!”
  师傅看着表伯人勤快,手又巧,就问表伯:“你跟谁学过做菜呢?”
  “没有跟谁学过!”
  等到菜全部上完,师傅才将表伯叫到面前说:
  “你想学做菜不?”
  “想学,但没有人给我教啊!”
  主人家这时走过来说:“有人想教,就看你学不?”就这样,在厨间三说两议,草草确定了师徒。
  没有什么拜师仪式,在此后的日子里,十里八乡谁家过事,表伯就给谁家帮忙,不要报酬。也把师傅请了去,时间久了,就学会了做“十三花”。他也给我家做过厨,村邻把嘴头吃高了,凡待客过事就把他请来。从此,渐渐把西乡的浓浓乡情、淳朴的民风用“十三花”带过巍巍熊耳山,又流行到我的家乡上秦川,成为一道风景。没肉、没豆腐,只要有萝卜、豆角、洋芋,就变花样儿凑出“十三花”,款待乡邻。直到今天,家乡上秦川熊耳山一带的“十三花”仍保留着“十三花”初始的风格:多汤汁、略带醋、大碗端,真正体现了当今流行的低脂、淡盐、健康理念。我以为这就可能是“十三花”能够流传和发扬光大的所在吧!
  表伯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但我清楚记得他老人家做的那些菜,只要想起来,口水都要流下来。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没有固定的菜谱,常常根据不同季节,都能调配出不同季节的十三花。经过表伯调配的蔬菜,色味俱佳,清雅朴素,搭配奇巧,回味悠长,齿颊留香。虽然我在山里山外、乡下城里、大酒店小摊点都吃过不少的菜,但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表伯的“西乡十三花”。
  岁月流逝,表伯已经离开了我们,但经他手的技艺永存。因为“西乡十三花”是多少商州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将永远传递下去!
  “商州十三花”,我的思念,但愿你像大山一样亘古而永恒,更像岁岁年年绽放在商山丹水的山菊花一样,草根而绚丽,生生不息,沐浴时代阳光,向着未来,朝着明天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