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0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独在深山创“羊”业
文/图 记者 王尚锋
文章字数:1731
  羊群在“操场上”活动,晒太阳。

  小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远眺青山更加苍翠葱茏。5月14日,记者来到丹凤县花瓶子镇赵湾村采访,一路上但见大山笼罩在雨雾里,更见得苍翠秀美。
  在赵湾村西院组的一片开阔地带,七排梯次建设的标准化圈舍惹人注目。这就是年轻创业者——37岁的陈碾华用两年“心血”换来的“家当”:丹凤县国华生态养殖有限公司。说是生态养殖,其实就是主打绿色、环保、生态“商於山”品牌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门发展肉羊产业。
  投资一个风险相对较大的养羊产业,对一般人来说,具有挑战性。而对于在市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生活已经殷实起来的陈碾华来说,机遇和挑战同在。因为通过深入了解和市场分析,陈碾华发现,县城里多数肉羊来自外地,具有本地特色的羊肉寥寥无几,而丹凤生态环境和地理位置优越,具有发展养羊产业的潜力。
  机遇稍纵即逝,说干就要快干。2013年年底至2014年初,陈碾华多次前往陕北横山等地进行学习、实地考察,为养殖肉羊作准备。他在经过多次筛选后,在镇村的帮助下,陈碾华选择在花瓶子镇赵湾村流转土地,高标准规划建起养殖场。1座办公用房,6座标准化养殖场,不仅配备了专业通风装备,并建成羊群活动的“操场”,供小羊们运动、晒太阳。
  为了科学管理,陈碾华邀请市、县、镇的畜牧兽医专业技术人员前来指导,将标准化圈舍分为妊娠舍、肥育舍等,并及时培训饲养员,将每只羊的情况定期进行准确记录,并按照每只羊的不同情况进行分圈分批饲养。为保证厂区及圈舍的清洁卫生,陈碾华特地设置了专业的消毒、清洁通道,还投资10多万元绿化美化了厂区。
  2015年5月,陈碾华引进了近百只山羊。起先,一切很顺利,可后来,由于呼吸道疾病,原来活蹦乱跳的小羊一下死了十几只。陈碾华心急如焚,及时请来专家诊治,病情才得以有效控制。为了保持繁育平衡,他又引进了200多只陕南白山羊和百余只布尔山羊。谁知没过多长时间,这些小羊却一天到晚在圈里扯着嗓子不停叫唤,而且不吃不喝。没过几天,肥嘟嘟的小羊变得消瘦、目光呆滞,走路摇摇晃晃。陈碾华看在眼里更急在心里。一周后,这些情况才消失,小羊们才逐渐趋于平静,吃喝也有了劲头。经过请教专家和细心观察,陈碾华发现,原来小羊换个地方,也要慢慢适应环境。
  为了弥补一直以来无瑕照顾家人的亏欠,2015年国庆期间,陈碾华带着家人外出游玩,没想到又“出事了”。用陈碾华的话说就是“真怕接电话”,因为每次接到电话,听到的都是“又死了一只羊”!陈碾华火急火燎的赶回来,看到十几只死羊和圈里病怏怏的小羊,感到很是无奈,但冷静下来后,他赶紧与县畜牧中心沟通,县上专家又联系市上相关专家。不久,市县专家迅速前来查看,通过对小羊尸体解剖、病理研究,很快给出结论:羊患上了急性肠炎。找到了病症,及时对症下药,小羊们的病情很快得到抑制。看到转危为安的“伙伴们”,陈碾华开心的笑了。
  相继发生的两起“事故”,让陈碾华心里五味杂陈。但是,他没有气馁。因为这么多年,他一手经营着丹凤县国华园林绿化公司,期间所经受的磨炼,早已使他习惯用理性看待问题。陈殿华说:“如果自己不放弃,便没人能使自己放弃。”
  一有时间,陈碾华就学习养殖方面的知识。除了自己学习,他还带领员工们一起学习、交流、讨论。他还参加省、市、县畜牧方面的培训学习。陈殿华经常来到羊圈里,把书本上的知识和实践结合,仔细观察羊的生长规律和特点,时间久了,小羊们只要一看见他,便会咩咩咩叫个不停。
  为了确保生态养殖,陈碾华要求工人们每天都要对圈舍、厂区进行严格的清洁、消毒。此外,他认真挑拣收购的玉米、黄豆,从饲料的原材料上杜绝劣质产品,以保证繁育产量和肉质鲜美。为最大限度保证饲养原料的充足,陈碾华与附近村民签定了协议,按照高出市场价5%—10%的价钱收购,这不但帮助村民解决了种地收成差的问题,也有效提高了农户的收入。目前,赵湾村20多户农户都因养殖场的发展而增加了收入。自从赵湾村建起养羊场后,附近村民都会把平日里当作垃圾的“干草”出售给羊场。
  去年年底,陈碾华屠宰了养殖场的第一批肉羊,经过精心包装后,相继赠送或者出售给亲戚朋友和商贩,人们对他场里出的羊肉品质赞不绝口,产品供不应求。现在,随着出栏率的逐年上升,陈碾华打算继续扩大规模,帮助和带动更多乡亲致富脱贫,也让更多的商洛人吃上属于本土绿色生态的好羊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