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3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09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抗美援越老兵
南星
文章字数:1390
  初夏时节的一个艳阳天,我们来到洛河源头的洛源镇,看望抗美援越老兵张振发。我们一行穿过形似江南水乡的石拱桥,漫步在洛源古镇。街面不大,呈L型。沿河街面,新建三五层高的楼房,夹杂其间的是低矮的土木结构街房,墙壁斑驳脱落,依稀可辨昔日街坊旧影。这日适逢古镇集日,人来人往,热闹非凡。
  我们通过打听找到张振发的家,初见之时,张振发正站在他家两层小洋楼门口和朋友聊天,口齿清晰,思维敏捷。如果不是抗美援越风采照片,我们很难相信,他是一位抗美援越老兵。听说了来意,张振发热情地招呼我们到他的家里坐坐。不大的一间屋子里挂满了和抗美援越有关的照片和绶带,诉说着一个老兵无言的骄傲。
  应征入伍
  1944年,张振发出生于洛源一户穷人家,缺吃少穿,日子过得异常艰难。用他的话说,“那时真是苦啊!整天都是饿!饿的人头晕,饿的眼花!”
  1965年春季,那年张振发刚好21岁。为了响应保卫祖国的号召,张振发积极应征入伍了。张振发是家里主要的劳动力,母亲去世早,父亲眼睛又不好,两个妹妹已经出嫁,但父亲依然支持他当兵,父亲认为,儿子当兵是全家人的光荣。
  张振发应征入伍后,先在张家口场五连清理飞机跑道,后来去了兰州,当了预备炮手。从小受过苦难的张振发,比别人更珍惜这来自不易的机会,他白天训练,晚上自学文化知识。张振发老人回忆:“白天除过清理飞机跑道,就是训练,每天下来,战友都累的怕爬下了。但他每天晚上都要在路灯下,学一两个小时的《三字经》。
  抗美援越
  不久,美帝国主义在越南燃起了侵略的战火。张振发当时在中国人民解放军2829部队58大队5分队,是由兰州军区调入广州军区的补充部队。他所在的分队有120多名战士,得到上前线的批准,个个无比激动。
  1965年6月16日,中午12点多,一架敌无人驾驶机偷袭阵地,张振发所在的分队的连长一声令下,他们用高射炮瞄准敌机,只听轰的一声,敌机就击落了。战士们的士气高涨,想着能多打几架敌机更过瘾。没过几天,又一架敌人战斗机偷袭阵地,张振发所在的班组战士更是高兴,但这次的敌机飞的很高,击落的命中率很低。正在士兵们苦恼的时候,张振发主动请缨,说他有把握,班组的人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张振发的身上。张振发老人回忆:“敌机特别狡猾,飞行不定,当他击落那架敌机的时候也特别紧张,压力也特别大,他屏住了呼吸,融炮和人一体,终于击落了那架敌战斗机。”当飞机中弹的那一刻,敌机驾驶员妄图跳伞逃跑,张振发班组的人穷追不舍,最终活捉了那名飞行员。为此张振发等人立了三等功,受到上级的嘉奖。
  张振发老人回忆:“抗美援越最终胜利了,胜利后,部队一直想留下他,但他想到父亲年岁已高,一直要求复员。”
  重回故土
  “不牢牢地记着走过的路,怎么找着回家的路啊!”
  长子张民告诉笔者,老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先后曾在洛南县洛源粮站、汉中三级粮库工作。之后,又因家庭困难便回到了家乡。自1979年至2001年间,也曾几次间断地担任过洛南县洛源村支部书记。
  在采访中,大儿媳高霞自豪地说,“受他爷爷的影响,他们的二儿子张龙已经在部队服役!”她还告诉笔者,现在老人在家里最爱看的就是军事频道,每次看完还要自己做笔记。
  高霞说:“公公现在除了看军事频道,做些笔记,还有很大一部分都是他自己的回忆,到现在还想着能把回忆起来的事儿都记录下来,把这种民族气节传承下去。”
  50多年前,他们意气风发,在保家卫国的作战中九死一生。如今,他们已至风烛之年,却仍心怀家国,想把抗美援越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