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丹江河畔的“脱贫”实践
文章字数:468
  本报讯 (董明华)“现在我家的包谷酒不够卖,我准备明年再增加1——2个窖。我们还想让村里人都来搞,种粮—烧酒—养猪—种粮”。商南县湘河镇的万海平近日谋划着自己的未来。
  2015年10月13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湘河镇梳洗楼村万海平兄弟俩的酒厂和住房化为灰烬。兄弟俩十几年来合伙打下的基业付之东流,原本富裕的两个家庭立刻成了住无定所、生活难以维系的贫困户。县、镇党委政府虽及时给予帮扶,当地村民也纷纷捐款救助,但还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针对万海平兄弟的困境,驻村第一书记与湘河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入户走访,了解情况,精准施策,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万海平兄弟办理扶贫贴息贷款5万元、协调产业贷款20余万元,建起“海平农家烧酒厂”,并探索利用传统酿酒技术酿造包谷酒,用酒糟发展养殖产业,养殖粪便种植玉米、小麦,丰收的小麦、玉米继续酿酒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目前,万海平兄弟已种植小麦、玉米10余亩,年产粮食1.5万余斤,可酿造包谷酒近5000余斤,年可收入10余万元。同时,还建起标准化猪棚、羊棚各1个,计划养猪、养羊各100余头,建成后,年可增收在30余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