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7版
发布日期:2016年06月28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感悟录
若白
文章字数:1115

  “天下何物最大”?
  读宋人沈括《梦溪笔谈》,看到这样一则记载:
  “太祖皇帝尝问赵普曰:‘天下何物最大?’普熟思未答间,再问如前。普对曰:‘道理最大。’上屡称善。”
  这是很启人深思的一段君臣对话。
  沈括是北宋中期人,在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欧阳修主持的科举考试中,与苏轼兄弟同榜进士。他一生著作甚多,其《梦溪笔谈》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笔记体著述,价值高,影响大。这则笔记中提到的赵普,就是曾号称以“半部《论语》”帮助宋太祖治天下的开国宰相。宋太祖与赵普的关系,我觉得很有点像刘邦与萧何的关系,赵匡胤十分倚重他。
  宋太祖与赵普的这则对话,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没有记载,无法考证。但是根据太祖赵匡胤的性格和他执政期间的表现来看,这番对话内容应是可信的。
  那么宋太祖问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是议政,还是闲聊?推测,会不会刚得了江山,当了皇帝,成为天下“至尊”,想听一听臣下的奉承和恭维呢?这可是人性的常有之情,赵匡胤也未必免俗。倘若这君臣是一对俗主,那么赵普就应该马上说:圣上今为天下之主,自然是天下至大至尊了。假如真如此,这则君臣对话,就毫无意义可言,也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赵普毕竟不是流俗之辈,不愧一代名相。他没有马上回答太祖之问,而是经过一番“熟思”之后,在太祖再问时,才说出:“道理最大”四个字。这或许出于宋太祖之预料之外。当然赵匡胤一代人傑,绝非平庸之辈,他立即连连“称善”。于是完成了一代君臣之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
  赵普说的“道理”是指什么呢?自然是指儒家的道統,或者天下公理,社会发展根本规则。即天下大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岂不是天下最大之物么?
  其实,赵普的“道理最大”论,就是要树立一种独立于帝王欲念之外的客观标准,意欲对“君权至上”传统体制和观念的约束和限制,反映了作为国家当时最高决策层的宰相与宋太祖,在施政措置中已有了一定的理性自觉。从宋代三百年在对权力制衡方面的多种措置来看,号称“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王朝,与赵普提出的“道理最大”论,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南宋有人纂辑了一部《中兴两朝圣政》,其中说:
  “天下惟道理最大。故有以万乘之尊而屈于匹夫之一言,以四海之富而不得以私于其亲与故者。”
  就是说,无论你权力有多大,在公理面前就得屈从,不得徇私妄为。运笔至此,又想起唐代《贞观政要》中有一个叫杜正伦的人,他是为皇帝作起居注的,用现在的话说大概算是随身秘书。他给唐太宗说:“君举必书,言存左史。臣职当兼修起居注,不敢不尽愚直。陛下若一言乖于道理,则千载累于圣德,非止当今损于百姓。愿陛下慎之。”这也说明希望对于帝王欲念给于制约的人,各代都有,并非只有赵普。
  有感于时下在权力面前多卑微逢迎而少直言诤语者而记感。六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