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2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文峪村有条““长青路长青路”
文/图本报记者 赵有良 王涛 见习记者 王聪
文章字数:1282

  10多年来,在洛南县保安镇文峪村的一条村道上,不时能看到一名穿着朴素的老人,拿着扫帚和铁锨打扫着一条近两公里的盘山水泥路。老人佝偻着腰,冬扫积雪防滑倒,夏排洪涝清路障,义务将公路上的碎石、泥土、树叶清理得干干净净,这位老人名叫刘长青,村民们便将这段盘山路亲切地称为“长青路”。
  69岁的刘长青有着45年的党龄,1971年7月1日,在沈阳空军当兵的他,由于表现突出,被部队评为五好战士,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退役之后,他跑运输、给县建筑公司开过车,2003年村上遭受百年少遇的洪水灾害,他回村当村干部挑起了灾后重建的重任,一干就是10多年。无论干什么工作,他都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热心服务群众。因为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威望高,几乎年年都被镇、县评为优秀党员,同时身兼镇上的土地协管员、人民调解员、警风警纪监督员等。多年来,他获得的奖状、荣誉证书有一尺多厚,在他看来,这些都是组织对他的认可,因此都被他细心地保留着。
  刘长青原来住在文峪村东岭山顶上,这几年不少村民迁到了山下的移民点,他也搬到岭下柳湾桥旁和二儿子住在一起。“他经常帮着困难家庭收谷子、盖房子……总为大家的事情出力。”说起刘长青,村民们无不说好。2007年,他带领村民将村里通往东岭山上的土路打成了整洁的水泥路,乡亲们欢喜了好一阵子。由于住在坡底桥头,每天村民们上坡种地来回跑的情景都能看到。他发现水泥路上有人堆放秸秆柴草和垃圾,特别是夏季暴雨时节,山坡盘山水泥路泥水横流,时有滑坡碎石落下,冬季下雪天时,东岭高寒,路面易形成冰溜,积雪清扫不及时,骑摩托的人就会摔伤。于是,他就砍来竹条扎了几把扫帚。此后,只要有闲暇时间,他便拿着扫帚和铁铲出门护路。
  “一天给你开好多钱哟?”看着刘长青认真的样子,经常有过往村民这样问,每每听到这样的问话,老人总是一笑置之。一开始,村民们都认为刘长青坚持不了多长时间。随着时间的流逝,刘长青也从村干部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可他始终将这两公里的公路清扫得干干净净。村民们也被他坚持义务护路的精神所感动。每每见到他清扫路面,总是打趣地说道:“雷锋又来扫路了!”并热情地请他到家喝水。
  2015年8月11日晚,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洪泥涌到桥上。第二天早上,齐脚踝深的稀泥致使老人和孩子根本没法通过,见此情景,刘长青二话不说,回到家里拿起扫帚和铁锨就开始清理路面。过往的村民纷纷给他打着招呼表示感谢,他呵呵一笑,又继续认真地清扫起来,整整一天时间,将桥面上淤积的两个多立方米的泥巴杂物清除干净。为了防止桥面再次积水,他专门借来冲击钻,在桥上打了两个漏水洞,解决了桥面积水的问题。
  “他的行为让我们非常感动,同时也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好榜样。在他的带动下,现在有不少村民也主动开始扫路了。”说起刘长青,村支部书记聂计山十分感动。他认为,刘长青多年如一日,能够义务为村民扫路,充分体现了一个老党员的觉悟和为民情怀。他的行为也为两个组、90多户群众的出行带来了方便。
  “我是一个老党员,不图啥,过往司机、群众一声热情的问候就是给我最好的回报,老了还能给村民做一些事情,我心里也舒坦。”一句简单的话,就是刘长青坚持护路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