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大树西迁》
一部壮写共和国知识分子的英雄史诗
文章字数:3115
  “告别江南,西迁,西迁。西北是黄河的起源,西北是文明的摇篮……”伴着大气磅礴、高亢激越的音乐,一幅恢弘的历史画卷在舞台上徐徐展开,这是省戏曲研究院创作演出的大型秦腔现代剧《大树西迁》。
  走进《大树西迁》
  上世纪50年代,国家作出调整高等教育和科技事业布局的战略决策,以交大为代表的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响应党的号召,从沿海大规模西迁内地。五十年来,这些来自东部的知识分子扎根西部,“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西部的开发建设作出了可歌可泣的贡献。《大树西迁》就是根据这一史实为背景精心创作的,填补了这一重大题材在文学艺术创作领域里的空白。
  全剧以孟冰茜教授一家三代人西迁五十年的奋斗历程和生命轨迹为主线,用六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切面,经纬交织,纵横交错地演绎出了主人公五十年情感嬗变、思想升华的心路历程,艺术地再现了那个壮怀激烈的年代,昭示了共和国知识分子“哪里有事业,哪里有爱,哪里就是家”的生存理念,展现了他们前仆后继、忍辱负重、热血担当的人格精神。在讴歌知识分子对西部无私奉献的同时,也表现了憨厚、善良的大西北人民对知识分子的爱戴、呵护和滋养,深层次反映了东西部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人物鲜活生动,情节起伏跌宕,外现优雅沉静,内蕴潜流汹涌。透过宏大的历史背景,彰显出深刻的人文价值和厚重的人性力量。
  《大树西迁》原名《西部风景》,编剧陈彦为著名剧作家、陕西省剧协主席、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原院长,他创作的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曾囊括了国家戏剧类的全部奖项,并荣列2005-2006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榜首。《迟开的玫瑰》《大树西迁》《西京故事》,被誉为著名剧作家陈彦的现代戏“三部曲”。2004年,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青年实验团曾将此剧以眉户剧形式搬上舞台,受到社会各界和专家学者的广泛好评,被著名作家陈忠实盛赞为“一部壮写知识分子的英雄史诗。”
  2008年,作者在反复论证、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又对剧本进行了重大修改,使戏剧结构更加合理,心理描写更为细腻,主题开掘更加深刻。在文化部2007-2008年度现实题材剧本评审中,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并获得国家专项资助。为更准确地体现该剧题材的深刻内涵、时代风貌和剧中主人公的地域特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聘请了上海著名导演胡筱坪、王青,著名舞美设计师韩生、伊天夫等艺术家加盟二度创作,组织了由一级作曲王激、薛天信,二级作曲谭建春等6位秦腔音乐家参加的音乐设计团队,演出阵容是眉户现代戏《迟开的玫瑰》剧组的原班人马,领衔主演为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上海白玉兰主角奖”得主李梅,其他主要角色分别由刘照亮、郝卫、官小良、李君梅、李娟、张蓓、任小蕾扮演。经过几个月的精雕细琢,《大树西迁》于2009年5月5日隆重上演,至今演出已达400余场。
  该剧在陕西乍一亮相,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受到戏剧界权威人士和专家学者的赞叹。来自北京、上海的著名文艺评论家给予高度评价,盛赞这部戏表现了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和艰难的心路历程,不仅将中国知识分子为国家、为民族九死而不悔、坚忍不拔、前仆后继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还贯通了新中国知识分子和自民国以来的中国知识分子的血脉,具有相当的人文意识和思想深度,是一部具有史诗性的戏剧作品,一部难得的精品佳作,令观者热泪横流,热血奔涌。
  《大树西迁》自2009年5月修改公演以来,先后入选“2007-2008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优秀剧本”,获得国家专项资助并奉调进京为共和国60大庆献礼演出;随后又赴上海参加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赴厦门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荣获“中国戏剧奖·优秀剧目奖”第三名,主演李梅同时荣获优秀表演奖。2009年12月,《大树西迁》在数百部舞台艺术作品的角逐中,成功入选“2008—2009年度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部初选剧目,并获得国家百万元资金扶持。
  进京献礼向祖国汇报
  奉中宣部、文化部选调,《大树西迁》作为共和国60大庆献礼剧目,于2009年9月15日至17日,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连演三场。剧中所表现的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情怀深深地感动了观众,观众们沉浸在剧情所描述的那个伟大的时代,与剧中人一起回味共和国成立之初我们共同经历过的历史事件和其后的历史进程,情不自禁地唏嘘主人公的坎坷遭遇,感佩他们完成精神西迁、将毕生献给祖国西部建设的心路历程。这样厚重的题材,被如此艺术化地完美展现于戏曲舞台,让观众们震撼。时而慷慨激昂、时而婉转优雅的秦腔咏叹调,更使人们陶醉其中。剧场内掌声此起彼伏,很多人流下了热泪。演出结束后,全场观众迟迟不愿离开,他们拥到台前,对演员们的精彩演出表示出极大的赞赏,欢呼声、叫好声响成一片,演员们长时间谢幕,回报观众的热情。
  出征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继进京为国庆60周年献礼演出之后,大型秦腔现代剧《大树西迁》,又一次走出陕西,于2009年11月8日至9日在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上精彩亮相。
  “《大树西迁》是超越《迟开的玫瑰》的一部精品力作。这是一台歌颂中国知识分子并激荡着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好戏。每句台词,每段唱腔,都流淌着一颗赤子之心,激励着每一位观众。”
  《上海戏剧》主编胡晓军说:“《大树西迁》用秦腔描绘出了上海人在细腻、深沉的情感中所包含的大气、血性以及牺牲奉献精神,突破了狭隘的地域文化之限,非常令人感动。”9日上午,上海戏剧学院与上海“白玉兰”戏剧奖组委会办公室联合举办了《秦腔<大树西迁>在沪演出专家研讨会》,上海戏剧界专家们畅所欲言,对《大树西迁》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和由衷的赞叹。
  参加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轰动厦门
  作为第十一届中国戏剧节的入围参演剧目,《大树西迁》于2009年12月8日至9日在厦门人民会堂演出两场,受到了热烈欢迎。尽管厦门属闽南文化,和黄土地文化差异极大,秦腔很少到那里演出,但这并没有妨碍厦门人对《大树西迁》剧的深深理解和激赏,演出现场,能容纳一千余人的人民会堂座无虚席。观众们被慷慨激越的秦音所震撼,更被剧中主人公将毕生奉献给祖国西部建设、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所感动,掌声此起彼伏,热烈而密集。由于第一场演出的强烈反响,第二场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的情形,很多观众都慕名而来,想一睹秦腔的风采。演出结束,全场沸腾,观众们以欢呼声、叫好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表达着他们对《大树西迁》由衷的喜爱之情。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钞晓鸿看完演出后激动地说:“《大树西迁》是一部共和国知识分子的颂歌,剧本写得好,演员表演好,表现手法独到,思想性很深刻,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看完后感觉很震撼。”
  从古都到京城,从北方到南方,从戏剧同行到社会各界,观众们越过地方戏的语言障碍,给予该剧众口一词的褒扬,显示出了《大树西迁》优良的艺术品质和跨越文化、跨越地域的强大艺术魅力。
  陕西省委、省政府对《大树西迁》高度关注
  《大树西迁》获得多项殊荣,与陕西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创演几年来,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西安交通大学对该剧始终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热情的呵护。省上领导多次过问《大树西迁》的修改、排练情况,勉励戏曲研究院要精心打磨该剧,使之成为真正的艺术佳作,并专程赴上海支持文化交流演出活动。省文化厅领导多次观看演出,并数次带队赴外地参演,给剧组鼓劲加油,多方积极协调、推动,为《大树西迁》提供展示演出交流平台。
  剧组全体演职人员以创作出体现时代精神、演出代表国家艺术水准的艺术精品为目标,团结一心,努力拼搏,精雕细琢,终于使《大树西迁》以高质量的艺术水准呈现于舞台之上。我们相信,这部壮写国家变迁、时代进程、民族精神升腾的鸿篇巨制,将在更广阔的舞台上不断展示它那令人震撼的风采,也一定会产生持续而深远的社会影响。(组版:中共商州区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