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4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13日 上一版  下一版
党建领航脱贫路
——商南县基层党建引领精准脱贫系列报道之一
文章字数:2538

   本报记者 刘少鸿 贾鹏里 王涛
   7月6日,在商南县试马现代农业园区,鸿伟生态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金太华给我们讲述“借鸡还蛋”的扶贫故事。2012年8月,金太华回乡注册资金1145万元创办公司,同时成立了生态散养鸡协会,主要从事生态农林开发、加工、销售,现已拥有标准化养殖基地、生态散养土鸡加工厂、生态科技示范园3个产业实体。2014年1月,金太华提出“借鸡下蛋”的扶贫思路:向每个贫困户提供50至500只生态蛋鸡,然后回收鸡蛋,指导贫困户通过加盟生态养鸡增收脱贫。如今,鸿伟公司的精准扶贫规模扩大到扶持103户贫困户养鸡2.6万只。经过县扶贫局局长王绪海等人的总结完善,成为商南县产业精准扶贫模式之一的“四借四还”最早雏形。45岁的金太华,是个有着25年党龄的老党员。鸿伟公司60多名员工中就有9名党员,个个在企业发展、脱贫攻坚中大显身手。
   在城关街道石垭子村金丝薯芋专业合作社,我们看到了厚厚的一叠贫困户发展红薯种植合同。合同明确规定:合作社按每亩400至500元向种植红薯的贫困户予以补贴,按市场价或者每公斤0.8元的保底价收购贫困户种植的鲜红薯。2009年,石垭子村党支部书记崔风珠、村主任吴福余等人发动群众集资150万元注册成立了这个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红薯基地、加工红薯制品。目前,金丝薯芋专业合作社年均生产红薯粉条、粉带100吨,销售收入150万元,入社社员325户,其中贫困户53户,带动周边村946户群众种植红薯,其中贫困户313户,户均增收1500元。这个合作社还吸收85名贫困群众建设红薯基地,创造了28个就业岗位,每年为贫困群众增加劳务收入50多万元。
   富水镇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已成为贫困群众脱贫攻坚的主要战场。镇党委通过实施党建引领非公企业发展工程,和20多户企业达成培训、用工协议,安置242名贫困群众就业,增加239户贫困户工资性收入291万元。实施党建引领主导产业发展工程,通过托管、吸收入股等方式,建设食用菌、鲜果、牡丹观光园、花卉苗木、茶叶基地等五大观光园,流转土地7030亩,增加323户贫困户经营性收入670万元,安置贫困户403人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538.5万元,带动439户贫困户脱贫。实施党建引领“领头雁”工程,摸排出在外创办企业、经商的致富能人65人,推行“领头雁+贫困户”订单用工模式,发展劳务输出228人,增加工资性收入297万元,带动212户贫困户脱贫。实施党建引领结对帮扶工程,探索形成了“项目带动、干部帮扶、产业支撑、转移就业”的脱贫增收格局。目前,115名党员干部与371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先后为贫困户办实事214件次,10个市、县帮扶部门为帮扶村争取项目13个,8个规模企业吸纳217名贫困群众转移就业。
   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近年来,商南县委通过强化农村、城市社区党组织建设,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同时,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在全县开展以“创新、创业、创先,争创优秀党组织、争当优秀领导干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为主题的“三创三优”活动,解决为官不易、为官不为、廉而不勤、廉而不为等突出问题,营造良好的从政环境和政治生态。通过创新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而以党的建设领航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工作,实现了基层党建和精准脱贫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了富有商南特色、富有商南效果的产业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思路和运作模式。
   商南县共有461个基层党组织和11385名党员,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党员3904名、农村(社区)党员6806名、企业党员675名、流动党员1150名。近年来,商南县坚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第一工程,以推进“五个五”党建为抓手,努力推动党的建设和精准脱贫融合发展,围绕党建“五大板块”、抓好“五个提升”,围绕落实“五项制度”、建立“五大机制”,围绕落实“五项举措”、实施“五项行动”,围绕落实“五条措施”、坚持“五个强化”,围绕落实“五个主体责任”、推行“五个清单”,围绕推进“两学一做”、强化“五个带头”,实现了进位次、上水平、创特色。同时,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理念为指引,围绕建设富裕和谐美丽商南目标,紧扣深化“三创三优”、打造“两学一做”实践品牌,深化“广场问政”、打造为民服务效能品牌,深化“清单管理”、打造责任落实机制品牌,深化党建扶贫、打造助力发展富民品牌。
   党建工作与扶贫攻坚如何融合发展?商南县提供了三种直接创新思路。通过“双联双建”,落实155个机关、事业单位联系124个村(社区),组织机关事业单位3860名党员与4028个贫困户结成联系对子,大力整合项目、资金、人力资源,先后投入6800万元,积极改善农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通过“企业+基地+农户”,发挥鸿伟生态养殖、海鑫实业等龙头企业党组织和骨干党员自身的信息、技术、管理优势,提供订单购销、技能培训或就业岗位,采取“四借四还”的方式,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500个,培育产业大户480个;通过“支部+协会(合作社)+党员示范户”,在协会中建立党组织,引导贫困户抱团发展,全县107个协会培育党员致富能人860名,建成8个党员创业示范基地,2300多名农村党员参与创业,辐射两万多名农民群众就业创业,扶持2875户贫困群众走上了致富道路。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基层党建创新,进一步明确了各级各类党组织和基层党员干部在带领群众开展脱贫攻坚中的担当和责任,促使他们积极探索务实、管用、有效的精准扶贫和脱贫攻坚举措,逐步完善了“党政主导、三产联动、综合施策、整体推进”的精准扶贫脱贫整体思路,以及“党政、社会、群众”三方会战、一二三产互联互动和“责任落实、工作推进、资金筹措、督查考核”保障机制,全面形成了“党政齐抓、干群携手,全民参与、合力攻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局面。
   商南县委副书记、县长崔华锋表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引领基层党建、精准扶贫的第一动力。通过持续不断创新,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全面过硬,为开展精准扶贫提供了思路借鉴、载体模式,也为实施精准脱贫筑起了基层基础、机制平台。可以肯定,只要坚持党建领航、精准发力,69个村14806户43718名贫困人口一定能在2018年按时脱贫,商南县也一定能在2018年全面够格摘掉贫困县的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