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版阅读请点击:
展开通版
收缩通版
当前版:01版
发布日期:2016年07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
依托实体最稳靠
——商南县基层党建引领产业精准脱贫系列报道之二
文章字数:2504
  
  实施精准扶贫、加快攻坚拔寨、实现稳定脱贫,最为稳妥可靠的路径在哪里?
  在党的旗帜指引下,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最大限度地动员全社会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实现绝大多数群众摆脱贫困的基础准确定位在发展产业实体经济的基石之上,只要是有人生存的地方,就有精准扶贫脱贫行动;只要是有实体经济的地方,就是产业扶贫脱贫战场;只要是有党组织和党员的地方,就一定能够打赢脱贫攻坚战!
  商南县广大党员干部和贫困群众集体创造的“四借四还、四加四动、四建四带”产业脱贫、就业脱贫、融入脱贫模式,用生动实践作出了响亮回答!
  围绕一产提质,推行“四借四还”,开创产业脱贫新渠道。针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缺少项目、资金、技术、销路等问题,商南县在总结鸿伟生态实业公司“借鸡下蛋”扶贫模式的基础上,通过政府担保贴息、企业赊本让利、群众收益还本、抱团发展做强的办法,依托相关产业龙头企业,创新完善了“借鸡还蛋、借袋还菇、借苗还果、借鹿还茸”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脱贫模式。以“借鸡还蛋”为例,龙头企业为贫困户育鸡苗、做规划、包技术、保回收,包扶单位代缴鸡苗押金和投保费用,贫困户免费领取育雏40天的鸡苗在房前屋后散养,企业负责回收鸡蛋、肉鸡,并在养殖期结束后退还押金。目前,商南县已有上百户贫困户借鸡3万多只,预期全县每年新增土鸡散养户千户以上。
  如果说“借鸡还蛋”解决贫困户居家增收的话,那么,“借袋还菇”则能保障当年脱贫。据测算,一户贫困群众种植5000袋代料香菇,当年净收入可望达到两万元。通过“借袋还菇”模式,预期每年可带动2000户贫困群众发展代料香菇,同时生产有机肥千余吨。“借苗还果”可望保障贫困群众长期收益,目前已有79户贫困户与龙头企业签订了油用牡丹种植协议,全县发展油用牡丹9万亩,亩均收益4000多元。“借鹿还茸”保障稳定脱贫,由政府担保并提供圈舍、青储饲料补助,贫困户在交纳七成定金后,企业按成本价借鹿供贫困户养殖。贫困户通过归还鹿茸冲抵成本,成品鹿企业负责回收。通过这一模式,可发展专业养殖户300户,年均增收1.2万元。
  围绕二产增效,推行“四加四动”,拓展就业扶贫新途径。让贫困群众在短时间内实现稳定增收,最为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提供就业岗位。为此,商南县采取“政府推动+园区拉动+企业带动+农户联动”模式,动员县域工业企业主动担当社会责任,在同等岗位、工种条件下,优先聘用贫困家庭劳动力,让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增收。
  商南县推动加速工业赶超,聚力打造县域工业集中区、硅科技产业园区、丹南矿业园区3个“百亿”龙头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实体经济。每个镇办兴建一个镇域产业园区,尽可能为贫困群众提供更多就业务工岗位。同时,政府出资建立中小企业孵化园区,通过减免租金、水电费等办法,支持企业孵化做大,并对符合政策的脱贫攻坚龙头企业给予200万元额度贴息。目前,县工业园区已入驻65家企业,可提供6500个就业岗位。
  通过政府牵线搭桥、定向岗前培训,已有1407名贫困群众经过培训在园区企业就业,实现了“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县上还筛选神州实业、和发鞋业等12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在过风楼等6个移民安置社区设置代工厂,部分企业还在群众家里设置代工点,目前已有400多户贫困群众通过代工模式增收。据测算,通过“四加四动”模式,县域劳动密集型企业可在七成以上镇办建立生产加工基地,每年可为上千户贫困家庭增加代工收入500多万元。
  围绕三产壮大,推行“四建四带”,打造融合脱贫新路子。第三产业、新兴业态,既是后发优势、也是最大潜力。商南县委、县政府决策层准确把握发展大势,把发展三产服务当作开展脱贫攻坚的崭新战场,提出了“建精品景区带美丽乡村、建电商平台带农产销售、建创业基地带万众就业、建合作机制带身份转变”的融合脱贫模式。
  围绕优美的生态环境,商南县主打全域、全链旅游产业,采取“政府+协会+贫困户”的方式,依托大景区、沿着主干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催生美丽乡村、旅游服务遍地开花。目前,全县发展农家乐489家,旅游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两万多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第一渠道。借力众品网、智宇网、商南”帮帮手网“,在各镇村设立电商服务站点,将贫困户的土特产品包装提升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售,实现提效增收。目前,全县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1.7亿元。县上想法设法鼓励大众创业,对符合条件的创业园区、创业基地、创业示范园,给予创业孵化补贴。对创业贫困户提供最高额度10万元的两年全额贴息贷款。目前,已发放贫困户创业贷款2785笔1.39亿元。同时,采取“政府适度补贴、合作社提供项目、贫困户参与”的方式,引导贫困户将分散的土地整合连片,把分散的农民抱团发展,凝聚合力,共同致富。目前,全县培育合作社组织133个,流转贫困户土地5958亩、林山7439亩,近千户贫困群众在企业、合作社持有土地股、林山股、资金股,华丽变身成为股民。
  实地走访商南县试马现代农业园区、富水工业集中区、过风楼镇移民集中安置小区和清油河镇碾子沟村兴源天麻栽培合作社之后,我们来到了有着“养生慢谷”之称美丽乡村后湾。村党支部书记李富林告诉我们,商洛美丽乡村八朵金花之一,后湾村将继续完善旅游综合服务区、民宿体验功能区、村庄产业区、历史人文区、山地体验区、水上娱乐区、河道景观区、农业休闲区和旅游商贸区九大片区,通过“党支部+旅游公司+贫困户+农民”的运作方式,加快土地流转、发展旅游三产、促进致富增收。目前,全村有50多名贫困群众在农家乐务工。
  后湾河道景观出自改河工程,并不算小的人工湖上,碧波粼粼,小船悠悠。站在一排垂柳的浓荫之下,谈起几天来的见闻感想,曾在基层乡镇摸排滚打多年的县扶贫局局长王绪海说:“所有的利益分配让度,最终都要建立在实体经济的发展基础之上。过去我们倡导产业化发展经营模式,在坚持市场化发展方向同时,强调通过中介环节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提供原始产品的种养环节也能分享后续加工增值、流通销售环节的利润。现在我们依托产业实体实施精准扶贫,就是在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通过党建领航、行政推动、政策引导、干部包扶,构建一种比传统产业化经营更为紧密稳靠的利益联结关系格局,而且利益分配让度对象直接明确到具体参与的贫困群众。”